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制度概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确立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特性 | 第12-16页 |
一、事故主体的特殊性 | 第13页 |
二、赔偿主体的特殊性 | 第13-14页 |
三、案件自身的特殊性 | 第14页 |
四、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方式的特殊性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赔偿范围 | 第16-18页 |
一、赔偿范围概述 | 第16页 |
二、残疾赔偿金制度的发展 | 第16-17页 |
三、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发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制度的理论问题 | 第18-30页 |
第一节 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的学说 | 第18-19页 |
一、残疾赔偿金的学说 | 第18-19页 |
二、死亡赔偿金的学说 | 第19页 |
第二节 残疾赔偿金的性质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死亡赔偿金制度的争议 | 第20-22页 |
第四节 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区别 | 第22-24页 |
第五节 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残疾、死亡赔偿金的立法例及实务 | 第24-30页 |
一、残疾赔偿金 | 第24-26页 |
二、死亡赔偿金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我国残疾、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0-38页 |
第一节 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问题及其影响 | 第30-35页 |
一、立法及司法解释不统一 | 第30-31页 |
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三、对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32-35页 |
第二节 我国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5-38页 |
一、法律规范层面的成因 | 第35-36页 |
二、户籍制度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对我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的分析 | 第38-42页 |
第一节 对第十六条的分析 | 第38-39页 |
一、第十六条的内容 | 第38页 |
二、第十六条的不足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对第十七条的分析 | 第39-41页 |
一、第十七条的适用范围 | 第39页 |
二、第十七条的不足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对第六章的分析 | 第41-42页 |
一、第六章内容概述 | 第41页 |
二、第六章的不足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我国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完善 | 第42-50页 |
第一节 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 第42-45页 |
一、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 第42-44页 |
二、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年限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 第45-47页 |
一、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 | 第45-46页 |
二、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年限 | 第46-47页 |
第三节 与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制度配套的规定 | 第47-50页 |
一、计算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基准日 | 第47-48页 |
二、确定管辖法院的标准 | 第48页 |
三、规范鉴定机构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