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氮氧杂原子有机配体锌镉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超分子化学与晶体工程第11-12页
    1.3 配位聚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1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22-23页
        2.1.1 实验仪器第22页
        2.1.2 实验药品第22-23页
    2.2 锌镉铜金属配合物 1~6 的制备方法第23页
    2.3 配合物 1~6 的表征方法第23-25页
第3章 配合物 1~6 的制备第25-32页
    3.1 {[Cu(bpdc)(phen)]·2H_2O}_n1 的合成第25-26页
    3.2 {[Zn_2(bpdc)_2(phen)_2]}_n·H_2O 2 的合成第26-27页
    3.3 [Cu_2(μ-I_2)(phen)_2]·CH_3CN 3 的合成第27-28页
    3.4 Cu(μ-I)(phen)·H_2O 4 的合成第28-29页
    3.5 [Cd(bic)(phen)]_n5 的合成第29-30页
    3.6 [Zn(H_2O)_6](H_2bptc) 6 的合成第30-31页
    3.7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配合物 1~6 的结构表征第32-51页
    4.1 配合物 1~6 的单晶结构解析第32-45页
        4.1.1 配合物 1 的单晶结构解析第32-35页
        4.1.2 配合物 2 的单晶结构解析第35-37页
        4.1.3 配合物 3 的单晶结构解析第37-38页
        4.1.4 配合物 4 的单晶结构解析第38-40页
        4.1.5 配合物 5 的单晶结构解析第40-43页
        4.1.6 配合物 6 的单晶结构解析第43-45页
        4.1.7 配合物 1~6 的结构比较第45页
    4.2 配合物 1~6 的红外光分析第45-49页
        4.2.1 配合物 1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5-46页
        4.2.2 配合物 2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6-47页
        4.2.3 配合物 3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7页
        4.2.4 配合物 4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7-48页
        4.2.5 配合物 5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8页
        4.2.6 配合物 6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8-49页
    4.3 配合物 1~6 的元素分析第49页
    4.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5章 配合物 1~6 的发光性能研究第51-68页
    5.1 配合物 1~6 的紫外光谱测试第51-54页
        5.1.1 配合物 1 的紫外光谱测试第51页
        5.1.2 配合物 2 的紫外光谱测试第51-52页
        5.1.3 配合物 3 的紫外光谱测试第52页
        5.1.4 配合物 4 的紫外光谱测试第52-53页
        5.1.5 配合物 5 的紫外光谱测试第53页
        5.1.6 配合物 6 的紫外光谱测试第53-54页
    5.2 配合物 1~6 的荧光光谱第54-61页
        5.2.1 配合物 1 的荧光光谱第54-55页
        5.2.2 配合物 2 的荧光光谱第55-56页
        5.2.3 配合物 3 的荧光光谱第56-57页
        5.2.4 配合物 4 的荧光光谱第57-58页
        5.2.5 配合物 5 的荧光光谱第58-60页
        5.2.6 配合物 6 的荧光光谱第60-61页
    5.3 配合物 1~6 的荧光量子效率测试第61-62页
    5.4 配合物 1~6 的荧光寿命测试第62-66页
        5.4.1 配合物 1 的荧光寿命测试第62-63页
        5.4.2 配合物 2 的荧光寿命测试第63-64页
        5.4.3 配合物 3 的荧光寿命测试第64页
        5.4.4 配合物 4 的荧光寿命测试第64-65页
        5.4.5 配合物 5 的荧光寿命测试第65页
        5.4.6 配合物 6 的荧光寿命测试第65-66页
    5.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第75-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3-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aTiO3-NdAlO3基微波介电陶瓷非化学计量比对其结构的影响
下一篇:天然产物Ocophyllals A关键中间体7,7-二取代降冰片烯衍生物的合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