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一 引言 | 第15-25页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 理论背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 研究范围与语料来源 | 第18-19页 |
1.4 以往的研究 | 第19-25页 |
1.4.1 学位论文 | 第19-22页 |
1.4.2 专题的文章 | 第22-25页 |
二 祈使句与祈使范畴 | 第25-43页 |
2.1 指令行为和祈使句的关系 | 第25-29页 |
2.1.1 指令行为 | 第25-26页 |
2.1.2 祈使句 | 第26-28页 |
2.1.3 指令行为和祈使句的关联 | 第28-29页 |
2.2 祈使句的特征 | 第29-37页 |
2.2.1 直接祈使句的分类 | 第29-30页 |
2.2.2 祈使句的三个语境成分 | 第30-35页 |
2.2.3 祈使句的时体 | 第35-37页 |
2.3 施为句和祈使句 | 第37-40页 |
2.4 现代汉语祈使范畴的下位分类和定义 | 第40-43页 |
三 直接祈使句的肯定式 | 第43-63页 |
3.1 祈使句的动词和形容词 | 第43-45页 |
3.3 命令句 | 第45-52页 |
3.3.1 动作动词“V”句型 | 第46-49页 |
3.3.2 单音节动词“V+V”句型 | 第49页 |
3.3.3 “V+着”句型 | 第49-50页 |
3.3.4 “A+点儿”句型 | 第50-51页 |
3.3.5 “N!”名词和副词独用的句式 | 第51-52页 |
3.4 情态动词表达的情态 | 第52-54页 |
3.5 建议句 | 第54-61页 |
3.5.1 语气词“吧”标记 | 第55-56页 |
3.5.2 情态动词“要_2”标记 | 第56-57页 |
3.5.3 情态动词“得(dei)”标记 | 第57-59页 |
3.5.4 情态动词“应该”标记 | 第59-60页 |
3.5.5 “得”与“应该”的区别 | 第60-61页 |
3.6 命令句和建议句的区别 | 第61-63页 |
四 直接祈使句的否定式 | 第63-85页 |
4.1 否定祈使句 | 第63-64页 |
4.2 “别”否定标记 | 第64-72页 |
4.2.1 单独的“别”型 | 第65-66页 |
4.2.2 “别+VP”型 | 第66-68页 |
4.2.3 “别+V+了_2”型 | 第68-69页 |
4.2.4 “别+V+着”型 | 第69页 |
4.2.5 “别+A+(了_2)”型 | 第69-70页 |
4.2.6 否定祈使标记“别”各种类型的统计分析 | 第70-72页 |
4.3 “不要”否定标记 | 第72-73页 |
4.4 “甭”否定标记 | 第73-76页 |
4.5 禁止句 | 第76-78页 |
4.5.1 “不许”标记 | 第76页 |
4.5.2 “不得”标记 | 第76-77页 |
4.5.3 “不能”标记 | 第77页 |
4.5.4 “不可以”标记 | 第77-78页 |
4.6 主观劝阻句 | 第78-81页 |
4.6.1 “别”标记 | 第78页 |
4.6.2 “不要”标记 | 第78-79页 |
4.6.3 “甭”标记 | 第79页 |
4.6.4 “少”标记 | 第79-80页 |
4.6.5 “莫”标记 | 第80页 |
4.6.6 “不该”标记 | 第80-81页 |
4.7 客观劝阻句 | 第81-82页 |
4.7.1 “不用“标记 | 第81页 |
4.7.2 “不必”标记 | 第81-82页 |
4.8 否定祈使标记的统计分析 | 第82-85页 |
五 祈使句与礼貌度 | 第85-103页 |
5.1 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 | 第85-88页 |
5.2 礼貌标记 | 第88-95页 |
5.2.1 “请”句首礼貌标记 | 第88-89页 |
5.2.2 “麻烦”句首礼貌标记 | 第89-90页 |
5.2.3 “帮我”句首礼貌标记 | 第90-91页 |
5.2.4 “一下”谓词后礼貌标记 | 第91-92页 |
5.2.5 “好不好”句末礼貌标记 | 第92-93页 |
5.2.6 “行不行”句末礼貌标记 | 第93-94页 |
5.2.7 “成不成”句末礼貌标记 | 第94-95页 |
5.3 礼貌标记与请求 | 第95-97页 |
5.4 “我”主语请求句 | 第97-98页 |
5.5 负面祈使句 | 第98-103页 |
5.5.1 直接的负面祈使句 | 第99-100页 |
5.5.2 间接的贬义句 | 第100-103页 |
六 间接祈使的类型 | 第103-130页 |
6.1 间接言语行为与间接祈使句 | 第103-106页 |
6.2 情态动词“能”“可以”的间接性 | 第106-113页 |
6.2.1 情态动词“能” | 第106-109页 |
6.2.2 情态动词“可以” | 第109-112页 |
6.2.3 “能”与“可以”的比较 | 第112-113页 |
6.3 施为动词句 | 第113-122页 |
6.3.1 “让我”陈述句 | 第114-118页 |
6.3.2 “让你”祈使句 | 第118-121页 |
6.3.3 “叫”字句 | 第121-122页 |
6.4 疑问“是不是” | 第122-123页 |
6.5 反问句 | 第123页 |
6.6 “我”类意愿评价句 | 第123-125页 |
6.6.1 “我想” | 第123-124页 |
6.6.2 “(我)希望” | 第124-125页 |
6.6.3 “我看” | 第125页 |
6.7 祈使目的句 | 第125-128页 |
6.8 间接祈使句的分类 | 第128-130页 |
七 祈使句的主语 | 第130-152页 |
7.1 人称指示系统 | 第130-131页 |
7.2 直接祈使句的肯定式 | 第131-137页 |
7.2.1 肯定直接祈使句的显主语 | 第131-132页 |
7.2.2 肯定直接祈使句的显主语的单复数人称代词 | 第132-134页 |
7.2.3 肯定直接祈使句的显主语出现的因素 | 第134-136页 |
7.2.4 肯定直接祈使句的隐主语 | 第136-137页 |
7.2.5 肯定直接祈使句的隐主语出现的因素 | 第137页 |
7.3 肯定直接祈使句的称呼语 | 第137-140页 |
7.3.1 肯定直接祈使句与主语“你”同现的称呼语 | 第138-139页 |
7.3.2 肯定直接祈使句的单独出现的称呼语 | 第139-140页 |
7.4 《我爱我家》的肯定直接祈使句主语统计分析 | 第140-142页 |
7.5 直接祈使句的否定式 | 第142-147页 |
7.5.1 否定直接祈使句的显主语 | 第142-144页 |
7.5.2 否定直接祈使句的显主语出现的因素 | 第144-145页 |
7.5.3 否定直接祈使句的称呼语 | 第145-146页 |
7.5.4 否定直接祈使句的隐主语 | 第146-147页 |
7.5.5 否定直接祈使句的隐主语出现的因素 | 第147页 |
7.6 否定直接祈使句主语的统计分析 | 第147-148页 |
7.7 直接祈使句的肯定式和否定式的主语隐显对比 | 第148-152页 |
八 祈使句的语气 | 第152-176页 |
8.1 语气词和祈使句 | 第152-153页 |
8.2 语气词“吧” | 第153-162页 |
8.2.1 《我爱我家》中出现在非祈使句中的“吧” | 第154-158页 |
8.2.2 《我爱我家》中出现在非祈使句中的“吧”统计 | 第158页 |
8.2.3 祈使句中的语气词“吧” | 第158-161页 |
8.2.4 用于祈使句中的“吧”的统计 | 第161-162页 |
8.3 祈使句中的语气词“啊” | 第162-166页 |
8.3.1 命令的“啊” | 第163-164页 |
8.3.2 委婉的“啊” | 第164-165页 |
8.3.3 嘱咐的“啊” | 第165-166页 |
8.3.4 祈使句中的“啊”语气词统计 | 第166页 |
8.4 祈使句中的语气词“嘛” | 第166-169页 |
8.4.1 建议的“嘛” | 第166-168页 |
8.4.2 劝阻的“嘛” | 第168-169页 |
8.4.3 祈使句中的“嘛”语气词统计 | 第169页 |
8.5 祈使句中的语气词“了” | 第169-174页 |
8.5.1 肯定祈使句中的“了” | 第170-172页 |
8.5.2 否定祈使句中的“了” | 第172-173页 |
8.5.3 祈使句中的“了”语气词统计 | 第173-174页 |
8.6 祈使句的语气 | 第174-176页 |
九 祈使句中的话语标记 | 第176-195页 |
9.1 话语标记和语法化 | 第176-177页 |
9.2 祈使句中的语法化 | 第177-186页 |
9.2.1 “你看”的语法化 | 第178-180页 |
9.2.2 “你瞧”的语法化 | 第180-182页 |
9.2.3 “你说”的语法化 | 第182-183页 |
9.2.4 “你听”的比较 | 第183-184页 |
9.2.5 “你看”“你瞧”“你说”的统计分析 | 第184-185页 |
9.2.6 “别说”的语法化 | 第185-186页 |
9.3 “我”主语的强调话语标记 | 第186-194页 |
9.3.1 “我看”强调话语标记 | 第186-188页 |
9.3.2 “我说”强调话语标记 | 第188-192页 |
9.3.3 “我看”“我说”话语标记的统计 | 第192-194页 |
9.4 “请坐”的词汇化 | 第194-195页 |
十 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数学应用 | 第195-207页 |
10.1 语用学与交际能力 | 第195-201页 |
10.1.1 组织能力 | 第197-199页 |
10.1.2 语用能力 | 第199-201页 |
10.2 问卷调查的各种分析结果 | 第201-203页 |
10.3 教学应用 | 第203-207页 |
十一 结论 | 第207-212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220页 |
后记 | 第220-2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