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6-19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9-35页 |
2.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作用 | 第19-20页 |
2.1.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供应链金融的作用 | 第20页 |
2.2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非对称信息理论 | 第21页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页 |
2.2.4 贸易自偿理论 | 第22-23页 |
2.3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分析 | 第23-26页 |
2.3.1 资金流缺口分析 | 第23-24页 |
2.3.2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 第24-26页 |
2.4 存货质押融资研究综述 | 第26-34页 |
2.4.1 存货质押融资定义 | 第26-27页 |
2.4.2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发展历程 | 第27-29页 |
2.4.3 存货质押融资文献综述 | 第29-32页 |
2.4.4 存货质押融资运作模式 | 第32-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下企业收益分析 | 第35-53页 |
3.1 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分析 | 第35-41页 |
3.1.1 以银行的作用为分析基础的质押模式 | 第35-37页 |
3.1.2 以物流公司的作用为分析基础的质押模式 | 第37-39页 |
3.1.3 存货的监管方式 | 第39页 |
3.1.4 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39-41页 |
3.2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绩效模型建立 | 第41-45页 |
3.2.1 模型条件假设 | 第42页 |
3.2.2 参数符号 | 第42-43页 |
3.2.3 整体利润函数 | 第43-45页 |
3.3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下成员企业定价决策 | 第45-49页 |
3.3.1 成员企业不考虑整体利润最大化时的定价决策 | 第45-47页 |
3.3.2 各成员企业考虑整体利润最大化时定价决策 | 第47-49页 |
3.4 非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下企业定价决策 | 第49页 |
3.5 存货质押与非存货质押模式下企业定价决策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4章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合作博弈分析 | 第53-65页 |
4.1 合作博弈理论基础 | 第53-55页 |
4.1.1 合作博弈 | 第53页 |
4.1.2 合作博弈基本要素 | 第53-54页 |
4.1.3 合作博弈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 第54-55页 |
4.2 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 | 第55-56页 |
4.2.1 Shapley值法的概念 | 第55-56页 |
4.2.2 Shapley值法求解 | 第56页 |
4.3 合作博弈下企业利润分配 | 第56-60页 |
4.3.1 利润分配因子 | 第57-58页 |
4.3.2 企业贡献度指标体系 | 第58-60页 |
4.4 交易价格重复博弈 | 第60-63页 |
4.4.1 消耗系数 | 第60-61页 |
4.4.2 三回合讨价还价模型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算例应用与分析 | 第65-75页 |
5.1 算例描述 | 第65页 |
5.2 参数数值化 | 第65-66页 |
5.3 各成员企业收益 | 第66-69页 |
5.3.1 不考虑整体最优时成员企业收益 | 第66-67页 |
5.3.2 考虑整体最优时成员企业收益 | 第67-68页 |
5.3.3 非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下企业收益 | 第68页 |
5.3.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5.4 合作博弈下利润分配 | 第69-73页 |
5.4.1 企业贡献度 | 第69-72页 |
5.4.2 利润分配因子 | 第72-73页 |
5.4.3 三回合讨价还价博弈 | 第73页 |
5.5 最优定价决策 | 第73-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