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8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5页 |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 2、 调查法 | 第15页 |
| 3、 访谈法 | 第15页 |
| 4、 案例分析法 | 第15页 |
| 5、 实验法 | 第15页 |
|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8页 |
| 1、 研究角度创新 | 第16页 |
| 2、 研究方法创新 | 第16-18页 |
| 一、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的理论探究 | 第18-26页 |
| (一)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 1、 教学模式的含义及表现 | 第18-19页 |
| 2、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特征 | 第19-21页 |
| (二)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的依据、意义及价值导向 | 第21-26页 |
| 1、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第21-23页 |
| 2、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23-24页 |
| 3、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导向 | 第24-26页 |
| 二、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是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第26-43页 |
| (一) 高中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 第26-28页 |
| 1、 传统教学模式发展和运用 | 第26-27页 |
| 2、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 第27-28页 |
| (二)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的典型案例研究 | 第28-36页 |
| (三)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的优越性及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 1、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的优越性 | 第36-38页 |
| 2、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优越性的原因分析 | 第38-39页 |
| (四)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系统比较 | 第39-43页 |
| 1、 抛锚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构成比较 | 第39-40页 |
| 2、 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操作流程比较 | 第40-41页 |
| 3、 抛锚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课堂观察比较 | 第41-42页 |
| 4、 抛锚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影响的比较 | 第42-43页 |
| 三、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总结及在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43-51页 |
| (一)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原则 | 第43-44页 |
| 1、 以“锚”的设计统筹教学活动 | 第43页 |
| 2、 以“锚”的设计引领课程设计 | 第43-44页 |
| 3、 以“锚”的设计促进师生创新 | 第44页 |
| (二)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方法 | 第44-45页 |
| 1、 在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中给学生搭建“脚手架“ | 第44页 |
| 2、 在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中采用镶嵌式教学 | 第44-45页 |
| 3、 在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习 | 第45页 |
| 4、 在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中注重设计类似的问题与拓展性问题 | 第45页 |
| (三)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步骤 | 第45-49页 |
| 1、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运用步骤简介 | 第45-46页 |
| 2、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步骤之小组学习研究 | 第46-47页 |
| 3、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步骤之“锚”的创设的有关问题 | 第47-49页 |
| (四) 高中政治课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49-51页 |
| 1、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适用性问题 | 第49-50页 |
| 2、 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指导性问题 | 第50页 |
| 3、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 第50页 |
| 4、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开发问题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攻读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