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导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1.3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20页 |
| 1.5.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2 高中生英语拓展性阅读素养的培养现状 | 第20-35页 |
| 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20-21页 |
| 2.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0页 |
| 2.1.2 调查方案设计 | 第20页 |
| 2.1.3 调查的实施 | 第20-21页 |
| 2.2 调查结论 | 第21-35页 |
| 2.2.1 高中生英语拓展性阅读知识的现状及问题 | 第21-24页 |
| (1)具有拓展性阅读的基本常识 | 第21页 |
| (2)对英语拓展性阅读内涵了解肤浅 | 第21-23页 |
| (3)缺乏拓展性阅读活动的条件和环境 | 第23-24页 |
| 2.2.2 高中生拓展性阅读技能的现状及问题 | 第24-27页 |
| (1)英语拓展性阅读技能差 | 第24-25页 |
| (2)从拓展性阅读中获取细节信息的技能尚可 | 第25-26页 |
| (3)运用拓展性阅读服务生活的技能有待提高 | 第26-27页 |
| 2.2.3 高中生拓展性阅读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 第27-31页 |
| (1)高中生英语拓展性阅读知识运用意识较弱 | 第27-28页 |
| (2)阅读词汇量和阅读速度有所提高 | 第28-29页 |
| (3)缺少英语拓展性阅读知识实际应用的机会 | 第29-31页 |
| 2.2.4 高中生拓展性阅读情感的现状及问题 | 第31-35页 |
| (1)对英语拓展性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31-32页 |
| (2)认识到拓展性阅读具有文化内涵 | 第32-33页 |
| (3)高中生对拓展性阅读不太感兴趣 | 第33-35页 |
| 3 分析影响高中生拓展性阅读素养缺乏的原因 | 第35-43页 |
| 3.1 英语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提出拓展性阅读素养这一说法 | 第35-37页 |
| 3.2 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对高中生拓展性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37-43页 |
| 3.2.1 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拓展性阅读素养 | 第37页 |
| 3.2.2 学校对高中生拓展性阅读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37-38页 |
| 3.2.3 高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38-39页 |
| 3.2.3.1 受外界影响轻视拓展性阅读素养 | 第38-39页 |
| 3.2.3.2 觉得拓展性阅读对现实高中生的生活而言没有什么用 | 第39页 |
| 3.2.3.3 学生认为拓展性阅读费时,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 | 第39页 |
| 3.2.4 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的原因 | 第39-43页 |
| 3.2.4.1 教师对拓展性阅读素养的内涵把握不到位 | 第39-40页 |
| 3.2.4.2 教师自身缺乏拓展性阅读素养 | 第40-41页 |
| 3.2.4.3 课堂教学方式枯燥 | 第41-42页 |
| 3.2.4.4 工作态度问题 | 第42-43页 |
| 4 高中生拓展性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 第43-54页 |
| 4.1 教师明确英语拓展性阅读素养的内涵、要求及评价体系 | 第43-45页 |
| 4.1.1 强调拓展性阅读素养的内涵、要求 | 第43页 |
| 4.1.2 建立新的拓展性阅读素养的评价体系 | 第43-45页 |
| 4.2 端正老师及学生对英语拓展性阅读素养的态度 | 第45-48页 |
| 4.2.1 明确培养高中生拓展性阅读素养的意义 | 第45-47页 |
| 4.2.2 提高学校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 | 第47-48页 |
| 4.3 从多角度提高学生对拓展性阅读的兴趣 | 第48-51页 |
| 4.3.1 提高高中生的拓展性阅读能力 | 第48-49页 |
| 4.3.2 拓展拓展性阅读教育资源 | 第49-50页 |
| 4.3.3 改进拓展性阅读教育方式 | 第50-51页 |
| 4.4 促进英语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 | 第51-54页 |
| 4.4.1 创造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外部环境 | 第51-52页 |
| 4.4.2 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 第52-54页 |
| 5 结语 | 第54-56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54-55页 |
| 5.3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附录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