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1-14页 |
1.2 情绪词汇识别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35页 |
2.1 心理弹性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7-30页 |
2.1.1 心理弹性的界定 | 第17-19页 |
2.1.2 心理弹性研究的发展进程 | 第19-21页 |
2.1.3 国内外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2.1.4 心理弹性研究的成果及理论模型 | 第24-30页 |
2.2 情绪与心理弹性关系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30-34页 |
2.2.1 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 第30-31页 |
2.2.2 心理弹性者的情绪特征 | 第31-32页 |
2.2.3 情绪、情绪弹性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32-34页 |
2.3 情绪信息加工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34-35页 |
2.3.1 心理弹性与情绪信息加工的关系 | 第34页 |
2.3.2 心理弹性与情绪信息加工的相关研究 | 第34-35页 |
第3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35-38页 |
3.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35-36页 |
3.1.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5页 |
3.1.2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35-36页 |
3.2 研究意义 | 第36-37页 |
3.2.1 理论意义 | 第36页 |
3.2.2 实践意义 | 第36-37页 |
3.3 总体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37-38页 |
第4章 研究一:实验材料评定与被试筛选 | 第38-56页 |
4.1 实验材料评定 | 第38-46页 |
4.1.1 引言 | 第38-39页 |
4.1.2 方法 | 第39-42页 |
4.1.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4.1.4 讨论 | 第44-45页 |
4.1.5 结论 | 第45-46页 |
4.2 被试筛选 | 第46-56页 |
4.2.1 引言 | 第46-48页 |
4.2.2 方法 | 第48-50页 |
4.2.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4.2.4 讨论 | 第55页 |
4.2.5 结论 | 第55-56页 |
第5章 研究二: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中学生的情绪词汇加工偏好研究 | 第56-72页 |
5.1 引言 | 第56-58页 |
5.1.1 研究目的 | 第56页 |
5.1.2 操作性定义 | 第56页 |
5.1.3 理论依据 | 第56-57页 |
5.1.4 研究假设 | 第57-58页 |
5.2 方法 | 第58-61页 |
5.2.1 研究对象 | 第58页 |
5.2.2 研究工具 | 第58-61页 |
5.2.3 研究实施 | 第61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1-69页 |
5.3.1 被试情绪词汇信息加工的正确率的统计分析 | 第61-65页 |
5.3.2 被试情绪词汇信息加工的反应时的统计分析 | 第65-69页 |
5.4 讨论 | 第69-70页 |
5.4.1 速度与准确性平衡的讨论 | 第69-70页 |
5.4.2 反应偏好的讨论 | 第70页 |
5.5 结论 | 第70-72页 |
第6章 研究三: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中学生的情绪表现特征研究 | 第72-83页 |
6.1 引言 | 第72-74页 |
6.1.1 研究目的 | 第72页 |
6.1.2 操作性定义 | 第72-73页 |
6.1.3 理论依据 | 第73页 |
6.1.4 研究假设 | 第73-74页 |
6.2 方法 | 第74-76页 |
6.2.1 研究对象 | 第74页 |
6.2.2 研究工具 | 第74-75页 |
6.2.3 研究程序 | 第75-76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76-81页 |
6.3.1 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76-77页 |
6.3.2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77-78页 |
6.3.3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78页 |
6.3.4 心理弹性高、低分组的情绪认知的差异分析 | 第78-79页 |
6.3.5 心理弹性高、低分组的情绪心理体验的差异分析 | 第79-80页 |
6.3.6 心理弹性高、低分组的情绪行为表现的差异分析 | 第80-81页 |
6.4 讨论 | 第81-82页 |
6.4.1 情绪认知的讨论 | 第81页 |
6.4.2 情绪心理体验的讨论 | 第81页 |
6.4.3 情绪行为表现的讨论 | 第81-82页 |
6.5 结论 | 第82-83页 |
第7章 总讨论 | 第83-87页 |
7.1 本研究的基本取向 | 第83页 |
7.2 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中学生的情绪词汇加工偏好及情绪表现特征 | 第83-85页 |
7.2.1 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中学生的情绪词汇加工偏好 | 第83-84页 |
7.2.2 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中学生的情绪表现特征 | 第84页 |
7.2.3 不同心理弹性中学生的情绪词汇加工偏好及情绪表现特征的关系 | 第84-85页 |
7.3 本研究的教育启示 | 第85页 |
7.4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85-87页 |
7.4.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85-86页 |
7.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86-87页 |
第8章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 | 第92-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