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3-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2-14页 |
| 1.1 概述 | 第12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2 350t 自航起重臂简介以及有限元建模 | 第14-22页 |
| 2.1 概述 | 第14-15页 |
| 2.2 设计规范 | 第15页 |
| 2.3 起重机使用条件 | 第15-16页 |
| 2.4 起重机主参数和性能要求 | 第16页 |
| 2.5 工作机构一般要求 | 第16-17页 |
| 2.6 有限元建模 | 第17-21页 |
| 2.7 结论 | 第21-22页 |
| 3 350t 自航起重臂有限元分析 | 第22-37页 |
| 3.1 概述 | 第22-23页 |
| 3.2 有限元模型 | 第23-25页 |
| 3.3 计算工况 | 第25-26页 |
| 3.4 边界条件与载荷 | 第26-28页 |
| 3.5 材料参数 | 第28页 |
| 3.6 许用应力 | 第28-29页 |
| 3.7 应力汇总 | 第29-30页 |
| 3.8 应力云图 | 第30-36页 |
| 3.9 结论 | 第36-37页 |
| 4 350t 自航起重臂结构改进设计 | 第37-54页 |
| 4.1 概述 | 第37-38页 |
| 4.2 方案 1:钢料的替换 | 第38-41页 |
| 4.2.1 概述 | 第38页 |
| 4.2.2 起重臂材料替换说明 | 第38-39页 |
| 4.2.3 有限元模拟 | 第39-40页 |
| 4.2.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 4.3 方案 2:肘板(连接件)的设置 | 第41-43页 |
| 4.3.1 介绍 | 第41页 |
| 4.3.2 肘板设计 | 第41页 |
| 4.3.3 有限元模型 | 第41-42页 |
| 4.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 4.4 方案 3:起重臂架顶端的改进 | 第43-46页 |
| 4.4.1 介绍 | 第43-44页 |
| 4.4.2 结构设计 | 第44页 |
| 4.4.3 有限元模型 | 第44-45页 |
| 4.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 4.5 三种方案进行模糊评判 | 第46-53页 |
| 4.5.1 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 | 第46-48页 |
| 4.5.2 起重臂结构工艺性分析 | 第48页 |
| 4.5.3 起重臂在安全性、工艺性、经济性的指标 | 第48-49页 |
| 4.5.4 起重臂结构的模糊综合批判 | 第49-53页 |
| 4.6 结论 | 第53-54页 |
| 5 350t 自航起重臂结构工艺 | 第54-72页 |
| 5.1 臂架建造 | 第54-62页 |
| 5.1.1 余量加放 | 第54-55页 |
| 5.1.2 臂架尾段左右平面桁架制作 | 第55页 |
| 5.1.3 立体桁架制作 | 第55-56页 |
| 5.1.4 臂架根部铰点支座制作 | 第56-57页 |
| 5.1.5 臂架根部铰点支座安装 | 第57页 |
| 5.1.6 臂架中段制作 | 第57页 |
| 5.1.7 臂架前段桁架部分(FC021001(3/4))制作 | 第57-59页 |
| 5.1.8 钩、变幅箱体组件的制作 | 第59-60页 |
| 5.1.9 臂架头部组件的拼装 | 第60-61页 |
| 5.1.10 臂架拼装 | 第61-62页 |
| 5.2 臂架施工安装概况 | 第62-64页 |
| 5.3 施工组织设计 | 第64-66页 |
| 5.3.1 吊索具配置 | 第64-65页 |
| 5.3.2 作业流程 | 第65-66页 |
| 5.4 施工作业方案 | 第66-69页 |
| 5.4.1 工程船定位 | 第66页 |
| 5.4.2 作业预备 | 第66页 |
| 5.4.3 伸钩连接 | 第66-67页 |
| 5.4.4 起吊 | 第67-68页 |
| 5.4.5 移位 | 第68-69页 |
| 5.4.6 就位 | 第69页 |
| 5.5 施工作业安全方案 | 第69-70页 |
| 5.6 施工作业安全维护方案 | 第70-71页 |
| 5.7 应急预案 | 第71-72页 |
| 6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