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4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第二章 反腐败研究几个基本问题的界定 | 第14-20页 |
一、腐败的概念与特征 | 第14-17页 |
(一) 腐败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腐败的特征 | 第16-17页 |
二、反腐败的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一) 廉价政府理论 | 第17页 |
(二) 国体理论 | 第17-18页 |
(三) 国家廉政体系理论 | 第18页 |
三、建国后反腐败的历史发展 | 第18-19页 |
(一) 建国初期的反腐败工作 | 第18页 |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反腐败工作 | 第18-19页 |
(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反腐败工作 | 第19页 |
四、新形势下反腐败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 第19-20页 |
(一) 开展反腐败工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 第19-20页 |
(二) 开展反腐败工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实基础 | 第20页 |
(三) 开展反腐败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20页 |
第三章 科技手段在曹县防治腐败中的应用 | 第20-33页 |
一、运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 | 第20-23页 |
(一) 新形势下科技防腐的重要意义 | 第20-21页 |
(二) 科技防腐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二、曹县反腐败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三、运用传统手段防治腐败问题的不足 | 第24-26页 |
(一) 预警机制不完善 | 第24-25页 |
(二) 权力运行不透明 | 第25页 |
(三) 监督机制不到位 | 第25页 |
(四) 信息沟通不及时 | 第25-26页 |
四、曹县运用科技手段防治腐败的主要做法 | 第26-33页 |
(一) 建设科技防腐预警平台,促进反腐倡廉深入开展 | 第26-28页 |
(二) 建设公共资产交易平台,加强公共资产交易监管 | 第28-30页 |
(三) 建设政务公开系统,搭建为民服务便捷平台 | 第30-31页 |
(四) 建设电子监察系统,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作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曹县科技防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 第33-38页 |
一、曹县科技防腐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4页 |
(一) 认识有偏差 | 第33页 |
(二) 人才严重缺乏 | 第33-34页 |
(三) 设计不科学 | 第34页 |
(四) 发展不均衡 | 第34页 |
二、完善曹县科技防腐的对策建议 | 第34-38页 |
(一) 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 | 第34-36页 |
(二) 培养技术性纪检人才 | 第36-37页 |
(三) 构建统一的技术平台 | 第37-38页 |
(四) 开展科技防腐理论研究 | 第38页 |
结束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4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