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8-10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1.2.2 结构安排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基本方法及主要结论 | 第10-12页 |
1.3.1 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2 主要结论 | 第11-12页 |
1.4 论文的创新处与研究不足 | 第12-13页 |
1.4.1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2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2-13页 |
第2章 并购绩效相关研究 | 第13-23页 |
2.1 并购的相关理论 | 第13-18页 |
2.1.1 并购的概念 | 第13-14页 |
2.1.2 并购的类型 | 第14-15页 |
2.1.3 并购动机理论 | 第15-18页 |
2.2 并购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18-23页 |
2.2.1 并购绩效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9-23页 |
第3章 我国企业并购历程及动因 | 第23-27页 |
3.1 我国企业并购历程及其特点 | 第23-24页 |
3.1.1 第一阶段(1984-1987):企业并购的开始阶段 | 第23页 |
3.1.2 第二阶段(1988-1989):第一次并购浪潮 | 第23-24页 |
3.1.3 第三阶段(1992-):第二次并购浪潮 | 第24页 |
3.2 我国企业并购类型 | 第24页 |
3.3 我国企业并购动因 | 第24-27页 |
3.3.1 企业发展战略动因说 | 第24-25页 |
3.3.2 竞争优势的双向转移理论 | 第25页 |
3.3.3 低价购入资产动机与生产要素互补动机 | 第25页 |
3.3.4 利用优惠政策动机 | 第25页 |
3.3.5 消灭亏损企业动机 | 第25页 |
3.3.6 搞活企业机制说 | 第25页 |
3.3.7 体制因素下的价值转移与再分配说 | 第25-26页 |
3.3.8 优化所有制结构说 | 第26-27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不同类型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27-51页 |
4.1 实证分析方法——事件研究法 | 第27-32页 |
4.1.1 样本的选择 | 第27-31页 |
4.1.2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4.1.3 假设:假定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对并购绩效有影响..25 | 第31页 |
4.1.4 检验 | 第31-32页 |
4.2 我国上市公司横向并购的实证分析 | 第32-41页 |
4.2.1 横向并购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 | 第32-40页 |
4.2.2 实证结论及原因 | 第40-41页 |
4.3 我国上市公司纵向并购的实证分析 | 第41-44页 |
4.3.1 纵向并购绩效形成的机理——从交易角度分析 | 第42-43页 |
4.3.2 实证结论及原因 | 第43-44页 |
4.4 我国上市公司混合并购的实证分析 | 第44-48页 |
4.4.1 混合并购的协同效应及产业效应 | 第44-47页 |
4.4.2 实证结论及原因 | 第47-48页 |
4.5 我国上市公司三种并购类型的综合实证分析 | 第48-50页 |
4.6 结论 | 第50-51页 |
第5章 提高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建议 | 第51-54页 |
5.1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 第51-52页 |
5.2 提高并购绩效的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