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马铃薯(土豆)病虫害论文

河北和内蒙古马铃薯干腐病菌种类鉴定及优势病原菌的分子检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马铃薯干腐病的危害及发病条件第9-10页
    1.2 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第10-12页
        1.2.1 镰刀菌的分类地位第10页
        1.2.2 镰刀菌形态分类研究概况第10-12页
        1.2.3 引起马铃薯干腐病的镰刀菌种类第12页
    1.3 分子技术在镰刀菌鉴定和病害诊断中的应用第12-14页
    1.4 马铃薯干腐病化学防治研究概述第14-16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7-23页
    2.1 试验材料第17-18页
        2.1.1 供试薯块第17页
        2.1.2 供试菌株第17页
        2.1.3 供试培养基第17-18页
        2.1.4 供试杀菌剂第18页
        2.1.5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第18页
    2.2 试验方法第18-23页
        2.2.1 病原菌鉴定第18-20页
        2.2.2 马铃薯干腐病优势病原菌的分子检测第20-21页
        2.2.3 马铃薯干腐病室内药剂筛选及防病研究第21-2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3-34页
    3.1 马铃薯干腐病菌种类鉴定第23-29页
        3.1.1 形态学鉴定第23-25页
        3.1.2 分子鉴定第25-27页
        3.1.3 致病力测定第27-28页
        3.1.4 马铃薯干腐病菌种类及数量分析第28-29页
    3.2 马铃薯干腐病优势病原菌的分子检测第29-31页
        3.2.1 接骨木镰刀菌特异引物的确定第29页
        3.2.2 引物 Fs-F/Fs-R 特异性检测第29-30页
        3.2.3 引物 Fs-F/Fs-R 对接骨木镰刀菌分子检测的灵敏度第30-31页
        3.2.4 发病薯块中病原菌的分子检测第31页
    3.3 马铃薯干腐病室内化学防治研究第31-34页
        3.3.1 六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第31-32页
        3.3.2 室内药剂处理对干腐病的防治第32-34页
4 讨论第34-37页
    4.1 河北省马铃薯干腐病菌优势种群的变化第34页
    4.2 接骨木镰刀菌分子检测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第34-35页
    4.3 防治马铃薯干腐病药剂选择与施药方法的探讨第35-37页
5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3-44页
作者简介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花果ACC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下一篇:TaATG8在小麦受叶锈菌侵染诱发的过敏性反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