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中韩青年受众对韩剧“孝”文化的接受比较研究--以高校学生调研为重点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4页
    1.3 研究现状综述第14-17页
        1.3.1 中国韩剧接受研究概述第14-16页
        1.3.2 韩国韩剧接受研究概述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7-20页
第2章 中韩传统“孝”文化的本质特征第20-40页
    2.1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本质特征第20-28页
        2.1.1 自然推及性第20-22页
        2.1.2 封建阶级性第22-24页
        2.1.3 人治扶助性第24-25页
        2.1.4 历史发展性第25-26页
        2.1.5 现实普遍性第26-28页
    2.2 韩国传统“孝”文化的本质特征第28-37页
        2.2.1 文化融合性第28-35页
        2.2.2 时代流变性第35-37页
    2.3 中韩传统“孝”文化的异同点第37-40页
        2.3.1 中韩传统“孝”文化的相同点第37-38页
        2.3.2 中韩传统“孝”文化的不同点第38-40页
第3章 韩剧中“孝”文化的表现及其中韩青年接受分析第40-61页
    3.1 祭祀祖先—后辈之孝第40-47页
        3.1.1 祭祀祖先的“孝”文化表现第40-41页
        3.1.2 祭祀祖先相关问题的接受状况第41-43页
        3.1.3 祭祀祖先相关问题的接受状况分析第43-47页
    3.2 尊敬父母—子女之孝第47-54页
        3.2.1 尊敬父母的“孝”文化表现第48-49页
        3.2.2 尊敬父母相关问题的接受状况第49-52页
        3.2.3 尊敬父母相关问题的接受状况分析第52-54页
    3.3 善待公婆—媳妇之孝第54-61页
        3.3.1 善待公婆的“孝”文化表现第54-55页
        3.3.2 善待公婆相关问题的接受状况第55-57页
        3.3.3 善待公婆相关问题的接受状况分析第57-61页
第4章 韩剧中“孝”文化的流变及其中韩青年接受分析——以婆媳关系为例第61-74页
    4.1 从婆媳关系看“孝”文化的流变第62-66页
        4.1.1 60、70年代:以唯命是从为孝第62-63页
        4.1.2 80、90年代:以见志不从,又敬不违为孝第63-64页
        4.1.3 二十一世纪:以直抒己见,而敬为先为孝第64-66页
    4.2 对“孝”文化流变——以婆媳关系为例的接受状况第66-69页
        4.2.1 问卷调查状况第66-69页
        4.2.2 网络调查状况第69页
    4.3 对“孝”文化流变——以婆媳关系为例的接受状况分析第69-74页
        4.3.1 婆媳关系的表现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第69-71页
        4.3.2 两国青年接受当代复杂化婆媳关系的原因分析第71-72页
        4.3.3 韩剧对婆媳关系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第72-74页
第5章 韩剧“孝”文化的美学特征及其中韩青年接受分析第74-96页
    5.1 韩剧中“孝”文化的美学特征第74-80页
        5.1.1 真诚:孝的情感取向第74-76页
        5.1.2 顺从:孝的行为表现第76-77页
        5.1.3 和美:孝的目的追求第77-80页
    5.2 对韩剧中“孝”文化表现的美学特征的接受状况第80-86页
        5.2.1 问卷调查状况第80-85页
        5.2.2 网络调查状况第85-86页
    5.3 对韩剧中“孝”文化表现的美学特征的接受状况分析第86-96页
        5.3.1 中韩青年对韩剧中“孝”文化表现的审美接受比较第87-90页
        5.3.2 中韩青年接受韩剧“孝”文化表现美学特征的原因第90-96页
第6章 中韩青年受众对韩剧“孝”文化接受研究的文化启示第96-107页
    6.1 韩剧的审美文化效应第96-98页
        6.1.1 韩剧创作的审美角度第96-97页
        6.1.2 受众对韩剧的审美接受特点第97-98页
    6.2 韩剧中“孝”文化的社会作用第98-102页
        6.2.1 中国青年接受韩剧中“孝”文化的原因第98-99页
        6.2.2 中国青年接受韩剧中“孝”文化的社会意义第99-102页
    6.3 中韩文化碰撞、互渗、交融的意义第102-107页
        6.3.1 中国需加强对传统“孝”文化的弘扬第102-104页
        6.3.2 韩剧的审美特性对中国影视剧的启示第104-105页
        6.3.3 中韩两国亟需加强文化艺术交流第105-107页
结语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6页
附录第116-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港电影表演文化研究(1978-1997)
下一篇:“心理本体”与李泽厚中后期思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