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小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的识别及其转换节点研究--基于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观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13-28页
    一、研究缘起第13-16页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假设第16-23页
        (一)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6-17页
        (二) 研究假设第17-23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构第23-25页
        (一) 主要研究方法第23-24页
        (二) 研究过程第24页
        (三)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构第24-25页
    四、本论文研究的价值第25-26页
        (一) 理论价值第25-26页
        (二) 实践价值第26页
    五、本论文研究的创新性第26-28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现状述评第28-46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8-37页
        (一) 诚信和诚信教育第28-31页
        (二) 诚信知行冲突第31-33页
        (三) 最近发展区第33-35页
        (四) 转换节点第35-37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37-44页
        (一)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第38-41页
        (二)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第41-44页
    第一章小结第44-46页
第二章 小学生诚信观现状及特征第46-59页
    一、个体诚信观的构成第46-49页
        (一) 诚信的基本内容第46页
        (二) 诚信行为的评定标准第46-48页
        (三) 对诚信价值的评价第48-49页
    二、小学生诚信观的现状调查第49-56页
        (一) 小学生诚信观调查问卷介绍第49-50页
        (二) 小学生诚信观现状的实证研究第50-56页
    三、小学生诚信观的特征第56-57页
    第二章小结第57-59页
第三章 小学生诚信行为现状及特征第59-79页
    一、小学生日常生活诚信行为辨析第59-62页
        (一) 小学生日常生活诚信行为清单第59-60页
        (二) 小学生日常生活诚信行为的研究方法第60-62页
    二、小学生校内外诚信行为的观察与访谈第62-67页
        (一) 采用观察与访谈的原因第62-63页
        (二) 观察与访谈的主要内容第63-64页
        (三) 观察与访谈的结果第64-67页
    三、小学生诚信行为的社会网络分析第67-73页
        (一) 社会网络分析法第67-68页
        (二) 研究设计第68-69页
        (三)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69-73页
    四、小学生诚信行为的情境实验研究第73-76页
        (一) 情境实验法第73页
        (二) 情境实验法的主要内容第73-75页
        (三) 情境实验的结果第75-76页
    五、小学生诚信行为的特征第76-77页
    第三章小结第77-79页
第四章 小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的识别及其特征第79-103页
    一、小学生诚信认知研究的赋分第79-88页
        (一) 赋分规则的制定及几点说明第79-85页
        (二)诚信观调查问卷的赋分及结果第85-88页
    二、小学生诚信行为研究的赋分第88-92页
        (一) 赋分规则的制定及几点说明第88-90页
        (二) 小学生诚信行为的赋分及结果第90-92页
    三、小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的识别第92-96页
    四、小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的特征与原因第96-101页
    第四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五章 基于个案研究的小学生诚信知行冲突转换节点分析第103-125页
    一、探究小学生诚信知行转换节点的方法与过程第103-108页
        (一) 对典型被试的日常诚信交往再观察第104页
        (二) 根据观察结果对典型被试进行深入访谈第104页
        (三) 整理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第104-107页
        (四) 观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探究式分析第107-108页
    二、对影响典型被试实现诚信知行积极一致转换因素的再分析第108-118页
        (一) 对内外调控因素的再分析第108-111页
        (二) 对行为目的取向因素的再分析第111-115页
        (三) 对人际关系因素的再分析第115-118页
    三、小学生诚信知行冲突转换节点的识别第118-124页
        (一) 小学生诚信知行转换过程中的要素及其关系第118-119页
        (二) 小学生诚信知行转换节点的识别第119-122页
        (三) 诚信知行转换节点运行全景图第122-124页
    第五章小结第124-125页
第六章 促进小学生诚信知行转换的学校教育建议第125-145页
    一、当前我国小学诚信教育在知行转换方面存在的问题第125-128页
        (一) 没有正确识别小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第125-127页
        (二) 促进小学生诚信知行冲突转换的路径不得法第127-128页
    二、提高教师识别小学生诚信知行冲突及其转换节点的能力第128-132页
        (一) 学习识别小学生诚信知行冲突及其转换节点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第129-131页
        (二) 在诚信教育实践中自觉运用上述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第131-132页
    三、对诚信知行冲突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第132-135页
        (一) 学校诚信教育形式的变革第132-133页
        (二) 教师促进诚信知行冲突小学生转换的个别化教育第133-135页
    四、同伴间诚信教育实现的策略第135-136页
    五、提升小学生诚信知行积极一致转换相关因素的水平和能力第136-144页
        (一) 提升小学生内外调控因素的水平和能力第137-139页
        (二) 提升小学生行为目的取向因素的水平和能力第139-142页
        (三) 提升小学生人际关系因素的水平和能力第142-144页
    第六章小结第144-145页
结语第145-150页
    一、研究结论第145-146页
    二、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第146-15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50-163页
附录第163-201页
致谢第201-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民教育课程建构研究
下一篇:量子态可分性判定与纠缠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