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地震与地球构造论文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结构与物质运移的重力研究

创新点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6-24页
    1.1 选题依据第16页
    1.2 研究现状第16-22页
        1.2.1 地壳结构(地震、大地电磁)研究第17-19页
        1.2.2 大地测量与地壳运动研究第19-20页
        1.2.3 重力学方法研究第20-22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青藏高原东缘构造背景第24-31页
    2.1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第24-26页
    2.2 研究区域构造块体与主要活动构造第26-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青藏高原东缘重力异常及其多尺度构造特征第31-62页
    3.1 重力异常基本特征第31-36页
        3.1.1 布格重力异常与高程相关性分析第32-33页
        3.1.2 布格重力异常趋势分析第33-36页
    3.2 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多尺度分解第36-46页
        3.2.1 离散小波变换原理第36-37页
        3.2.2 模拟试验第37-41页
        3.2.3 多尺度场源特征分析第41-46页
    3.3 主要活动块体边界的梯度分析结果及其构造涵义第46-52页
        3.3.1 HVDM和HGM基本算法第47页
        3.3.2 HVDM和HGM图像及其构造意义第47-52页
    3.4 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梯度第52-60页
        3.4.1 重力剖面归一化总梯度算法第52-53页
        3.4.2 实测布格重力异常及其归一化总梯度图像的构造涵义第53-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密度结构第62-77页
    4.1 基于均衡模式的岩石圈结构第62-65页
        4.1.1 利用地形和大地水准面异常计算Moho和LAB算法第62-64页
        4.1.2 Moho面和LAB深度第64-65页
    4.2 基于平均密度结构约束的Moho面深度重力反演第65-69页
        4.2.1 Parker-Oldenburg迭代反演算法第66-67页
        4.2.2 Moho面深度特征及解释第67-69页
    4.3 基于重震联合反演思想的地壳密度结构及其构造涵义第69-76页
        4.3.1 反演方法第70-72页
        4.3.2 CRUST1.0模型P波结构及其布格重力异常改正第72-74页
        4.3.3 反演结果与分析第74-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5章 青藏高原东缘现今重力场动态变化与地壳物质运移特征第77-110页
    5.1 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第77-83页
        5.1.1 重力场累积变化第77-80页
        5.1.2 重力场差分变化第80-83页
    5.2 地壳物质密度变化与物质运移第83-108页
        5.2.1 地下物质密度变化反演算法第83-87页
        5.2.2 模型试算第87-95页
        5.2.3 反演结果及其揭示的物质运移特征第95-108页
    5.3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6章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运动机制的重力解释第110-117页
    6.1 构造块体间差异性运动与深部物质运移模式第110-112页
    6.2 汶川M_s8.0和芦山M_s7.0地震机理第112-115页
        6.2.1 汶川M_s8.0地震第112-113页
        6.2.2 芦山M_s7.0地震第113-115页
    6.3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活动的地壳响应第115-11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1页
    7.1 主要工作与成果第117-119页
    7.2 后续研究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4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维化Sb2Te3基热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下一篇:肝脏线粒体DNA-TLR9-microRNA223环路负反馈调节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和炎症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