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低维化Sb2Te3基热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引言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9页
    1.1 热电学的发展历史第17-18页
    1.2 热电效应第18-21页
        1.2.1 Seebeck效应第18-19页
        1.2.2 Peltier效应第19-20页
        1.2.3 Thomson效应第20-21页
        1.2.4 Kelvin关系第21页
    1.3 热电器件第21-23页
    1.4 热电优值第23-24页
    1.5 热电性能的影响因素第24-30页
        1.5.1 载流子输运性能第24-27页
        1.5.2 声子输运机制第27-30页
    1.6 优化块体热电材料性能的途径第30-35页
    1.7 低维化热电材料第35-39页
        1.7.1 二维纳米材料第36-37页
        1.7.2 一维纳米热电材料第37-39页
        1.7.3 零维量子点第39页
    1.8 Sb_2Te_3基纳米热电材料第39-47页
        1.8.1 晶体结构第40-41页
        1.8.2 能带结构第41-42页
        1.8.3 Sb_2Te_3基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第42-47页
    1.9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47-4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9-57页
    2.1 实验原料第49-50页
    2.2 实验工艺流程第50-51页
    2.3 实验样品制备工艺第51-52页
        2.3.1 溶剂热法第51页
        2.3.2 等离子放电烧结第51-52页
    2.4 实验样品物相、结构和性能分析第52-57页
        2.4.1 X射线衍射(XRD)第52页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52-53页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53页
        2.4.4 拉曼光谱分析(Raman spectroscopy)第53页
        2.4.5 Seebeck系数及电导率测试设备第53-55页
        2.4.6 热导率测试第55-57页
第三章 溶剂热法制备Sb_2Te_3第57-71页
    3.1 引言第57页
    3.2 实验原料及方法第57-59页
        3.2.1 合成原料第57页
        3.2.2 制备工艺第57-58页
        3.2.3 产物的XRD表征第58页
        3.2.4 产物的SEM表征第58-59页
    3.3 实验条件的影响规律第59-64页
        3.3.1 溶剂热法的反应机理第59-60页
        3.3.2 反应温度对Sb_2Te_3合成的影响第60-64页
    3.4 PVP对Sb_2Te_3合成的影响第64-65页
    3.5 碱性调节剂NaOH对Sb_2Te_3合成的影响第65-66页
    3.6 反应时间对Sb_2Te_3合成的影响第66-68页
    3.7 六角片状Sb_2Te_3的生长成核机理第68-69页
    3.8 Sb_2Te_3的六角片状结构对声子传输的影响第69-70页
    3.9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碲化锑/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热电复合材料第71-81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实验方法第71-72页
    4.3 Sb_2Te_3/PEDOT复合物的结构与形貌分析第72-75页
        4.3.1 Sb_2Te_3/PEDOT复合物的XRD物相分析第72-73页
        4.3.2 Sb_2Te_3/PEDOT复合物的SEM形貌分析第73-74页
        4.3.3 Sb_2Te_3/PEDOT复合物的拉曼光谱分析第74-75页
    4.4 Sb_2Te_3/PEDOT复合物的性能分析第75-78页
        4.4.1 Sb_2Te_3/PEDOT复合物的的电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分析第75-78页
        4.4.2 Sb_2Te_3/PEDOT复合物的热稳定性分析第78页
    4.5 Sb_2Te_3-PEDOT复合物的对声子的散射机理第78-79页
    4.6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碲化锑人工多层高性能热电材料第81-91页
    5.1 引言第81-82页
    5.2 Sb_2Te_3/PEDOT/Sb_2Te_3三明治结构制备方法第82-83页
    5.3 Sb_2Te_3/PEDOT/Sb_2Te_3三明治结构的微结构及拉曼光谱分析第83-85页
        5.3.1 Sb_2Te_3/PEDOT/Sb_2Te_3三明治结构的形貌分析第83-84页
        5.3.2 Sb_2Te_3/PEDOT/Sb_2Te_3三明治结构的拉曼光谱分析第84-85页
    5.4 Sb_2Te_3/PEDOT/Sb_2Te_3三明治结构的热电性能第85-90页
        5.4.1 Sb_2Te_3/PEDOT/Sb_2Te_3三明治结构的电导率第85-86页
        5.4.2 Sb_2Te_3/PEDOT/Sb_2Te_3三明治结构的Seebeck系数第86-87页
        5.4.3 Sb_2Te_3/PEDOT/Sb_2Te_3三明治结构的功率因子第87-88页
        5.4.4 Sb_2Te_3/PEDOT/Sb_2Te_3三明治结构的热导率第88-89页
        5.4.5 Sb_2Te_3/PEDOT/Sb_2Te_3三明治结构的无量纲热电优值第89-90页
    5.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纳米金颗粒包覆碲化锑复合物的性能优化第91-103页
    6.1 前言第91-92页
    6.2 实验方法第92页
    6.3 Au@Sb_2Te_3复合物的物相和微观结构第92-96页
        6.3.1 Au@Sb_2Te_3复合物的物相结构表征第92-93页
        6.3.2 Au@Sb_2Te_3复合物的物的微观形貌第93-96页
    6.4 Au@Sb_2Te_3复合物的热电性能第96-100页
        6.4.1 Au@Sb_2Te_3复合物的电导率第96页
        6.4.2 Au@Sb_2Te_3复合物的Seebeck系数第96-97页
        6.4.3 Au@Sb_2Te_3复合物的功率因子第97-98页
        6.4.4 Au@Sb_2Te_3复合物的热导率第98页
        6.4.5 Au@Sb_2Te_3复合物的电子热导率和晶格热导率第98-99页
        6.4.6 Au@Sb_2Te_3复合物的无量纲热电优值ZT第99-100页
    6.5 Au@Sb_2Te_3复合物的理论模拟第100-102页
    6.6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七章 正电子谱学研究Sb_2Te_(3-x)Se_x的热电性能第103-112页
    7.1 引言第103-104页
    7.2 实验部分第104页
    7.3 Sb_2Te_(3-x)Se_x三元化合物的物相及微观形貌第104-107页
        7.3.1 Sb_2Te_(3-x)Se_x三元化合物的物相结构第104-105页
        7.3.2 Sb_2Te_(3-x)Se_x三元化合物的微观形貌第105页
        7.3.3 Sb_2Te_(3-x)Se_x三元化合物的能谱定量分析第105-106页
        7.3.4 Sb_2Te_(3-x)Se_x三元化合物的光电子能谱分析第106-107页
    7.4 Sb_2Te_(3-x)Se_x三元化合物的热电性能第107-109页
        7.4.1 Sb_2Te_(3-x)Se_x三元化合物的电导率和热导率第107-108页
        7.4.2 Sb_2Te_(3-x)Se_x三元化合物的载流子浓度第108-109页
    7.5 Sb_2Te_(3-x)Se_x三元化合物的正电子寿命谱第109-111页
    7.6 结论第111-112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2-114页
    8.1 总结第112-113页
    8.2 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5-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应力场和变形场的边坡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青藏高原东缘地壳结构与物质运移的重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