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21页 |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21页 |
第一章 西藏的历史文化及藏戏背景 | 第21-44页 |
第一节 西藏地理及社会发展 | 第21-22页 |
一、西藏的地理环境 | 第21页 |
二、西藏的社会发展 | 第21-22页 |
第二节 西藏独具特色的宗教 | 第22-25页 |
一、西藏苯教 | 第22-23页 |
二、佛教 | 第23-24页 |
三、佛苯共存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藏戏的形成、发展及习俗 | 第25-43页 |
一、藏戏系统 | 第26页 |
二、藏戏形成的因素 | 第26-34页 |
三、藏戏的形成与发展 | 第34-38页 |
四、藏戏演出的主要习俗 | 第38-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第二章 “觉木隆”职业藏戏的形成与传承 | 第44-66页 |
第一节 “觉木隆”职业藏戏戏艺历程 | 第44-59页 |
一、“觉木隆”民间职业藏戏发展状况 | 第44-47页 |
二、“觉木隆”职业藏戏的发展状况 | 第47-51页 |
三、“觉木隆”职业藏戏班社名伶传记 | 第51-59页 |
第二节 “觉木隆”职业藏戏的传承与发展 | 第59-65页 |
一、“觉木隆”职业藏戏培训组织 | 第59-60页 |
二、中国戏剧家协会西藏分会 | 第60页 |
三、“觉木隆”职业藏戏演艺戏场 | 第60-62页 |
四、西藏藏戏文物古迹与“觉木隆”职业藏戏谚语、歌谣 | 第62-65页 |
注释 | 第65-66页 |
第三章 “觉木隆”职业藏戏表演综艺程式 | 第66-102页 |
第一节 “觉木隆”职业藏戏表艺概述 | 第66-72页 |
一、“觉木隆”职业藏戏的艺表范式 | 第66-67页 |
二、“觉木隆”职业藏戏的写意风与写实风表作 | 第67-68页 |
三、藏族民间歌舞与职业藏戏的融合 | 第68-69页 |
四、“觉木隆”职业藏戏的抒情性 | 第69-70页 |
五、“觉木隆”职业藏戏表演的灵活性 | 第70-72页 |
第二节 “觉木隆”职业藏戏角色类型与演表程式 | 第72-79页 |
一、“觉木隆”职业藏戏角色沿革与类型 | 第72-74页 |
二、“觉木隆”职业藏戏身段与作打 | 第74-79页 |
第三节 “觉木隆”职业藏戏综艺舞美 | 第79-94页 |
一、藏戏舞美沿革及“觉木隆”职业藏戏舞美简述 | 第79-80页 |
二、“觉木隆”职业藏戏面具类型及化妆造型 | 第80-85页 |
三、“觉木隆”职业藏戏戏装行头 | 第85-90页 |
四、“觉木隆”职业藏戏道具及布景灯光 | 第90-94页 |
第四节 “觉木隆”职业藏戏传统剧目内容要述 | 第94-101页 |
一、西藏传统藏戏的剧目构成形式 | 第94页 |
二、“觉木隆”职业藏戏代表剧目要述 | 第94-101页 |
注释 | 第101-102页 |
第四章 “觉木隆”职业藏戏唱腔音乐探析 | 第102-195页 |
第一节 “觉木隆”职业藏戏唱腔音乐分析及乐队 | 第102-129页 |
一、“觉木隆”职业藏戏唱腔音乐综艺阐释 | 第102-111页 |
二、“觉木隆”职业藏戏各类唱腔结构功用分析 | 第111-128页 |
三、“觉木隆”职业藏戏乐队简述 | 第128-129页 |
第二节 “觉木隆”职业藏戏名伶传统戏段音乐探析 | 第129-160页 |
一、班典旺久的[达仁朗达]分析(见下文藏剧团《朗萨雯蚌》剧中唱段分析) | 第129页 |
二、阿旺顿珠的[达珍朗达]分析 | 第129-137页 |
三、次仁拉姆的[谐玛朗达]分析 | 第137-143页 |
四、班典旺久的[谐玛当木朗达]分析 | 第143-147页 |
五、梅朵的[觉鲁朗达]分析 | 第147-151页 |
六、阿玛西洛的[达珍朗达]分析 | 第151-160页 |
第三节 民间业余“觉木隆”藏戏剧目与“觉木隆”职业藏戏剧目比较分析 | 第160-194页 |
一、民间业余“觉木隆”藏戏与“觉木隆”职业藏戏《朗萨雯蚌》—剧各场次表演的剧情内容比较分析 | 第161-169页 |
二、民间业余“觉木隆”藏戏与“觉木隆”职业藏戏《朗萨雯蚌》—剧演出场地与场次的比较分析 | 第169页 |
三、民间业余“觉木隆”藏戏与“觉木隆”职业藏戏《朗萨雯蚌》—剧舞美、服装、化妆等的比较分析 | 第169页 |
四、民间业余“觉木隆”藏戏与“觉木隆”职业藏戏《朗萨雯蚌》—剧音乐的比较分析 | 第169-194页 |
注释 | 第194-195页 |
第五章 “觉木隆”职业藏戏文化诠释 | 第195-226页 |
第一节 “觉木隆”职业藏戏文化涵义诠释 | 第195-210页 |
一、“觉木隆”职业藏戏的娱乐功能 | 第195-202页 |
二、“觉木隆”职业藏戏的群体协和功能 | 第202-206页 |
三、“觉木隆”职业藏戏的审美取向功能 | 第206-210页 |
第二节 “觉木隆”职业藏戏宗教及世俗涵义诠释 | 第210-225页 |
一、“觉木隆”职业藏戏的宗教性 | 第210-216页 |
二、“觉木隆”职业藏戏的世俗性 | 第216-219页 |
三、“觉木隆”职业藏戏宗教性与世俗性的统一 | 第219-225页 |
注释 | 第225-226页 |
结语 “觉木隆”职业藏戏发展的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 第226-228页 |
一、“觉木隆”职业藏戏由封闭走向开放展开横向的艺术交流 | 第226页 |
二、“觉木隆”职业藏戏的人文意义和价值 | 第226页 |
三、“觉木隆”职业藏戏面临的生存危机 | 第226-227页 |
四、“觉木隆”职业藏戏的传承与保护 | 第227-2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28-23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31-232页 |
后记 | 第232-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