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价值 | 第8-10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31页 |
第一节 形象与媒介形象 | 第15-23页 |
一、形象 | 第15-18页 |
二、媒介形象 | 第18-23页 |
第二节 官员形象与官员媒介形象 | 第23-26页 |
一、官员形象 | 第23-24页 |
二、官员媒介形象 | 第24-25页 |
三、县域政府官员的形象与媒介形象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媒介形象的呈现与优化 | 第26-31页 |
一、媒介形象的呈现与新闻框架理论 | 第26-28页 |
二、媒介形象的优化与形象修复理论 | 第28-31页 |
第二章 H省L县弃婴事件回顾与分析 | 第31-39页 |
第一节 H省L县弃婴事件回顾 | 第31-34页 |
一、事件梗概 | 第31-32页 |
二、事件完整回放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弃婴事件中L县官员媒介形象呈现分析 | 第34-39页 |
一、媒介对弃婴事件中官员形象呈现的特点 | 第34-35页 |
二、公众对弃婴事件中呈现的官员形象的反馈 | 第35-39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县域政府官员媒介形象存在的困境与成因 | 第39-51页 |
第一节 媒介形象呈现的困境 | 第39-41页 |
一、负面媒介形象易传播 | 第39-40页 |
二、负面媒介形象刻板化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困境成因之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局限性 | 第41-45页 |
一、媒介内容的局限性 | 第41-43页 |
二、媒介组织的局限性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困境成因之二: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公众心理 | 第45-47页 |
一、更独立的公民人格与更强的权利意识 | 第45页 |
二、焦虑的社会心态与遭挑战的基层政府公信力 | 第45-47页 |
第四节 困境成因之三:县域政府官员媒介应对欠妥 | 第47-51页 |
一、对媒介的认知与理解相对不足 | 第47-48页 |
二、缺乏应对媒介的经验和方法 | 第48-49页 |
三、县域政府的信息传播制度尚不完善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我国县域政府官员媒介形象的优化方法 | 第51-61页 |
第一节 媒介形象的优化原则 | 第51-55页 |
一、了解当前媒介的发展特点 | 第51-52页 |
二、回应公众期待是基本前提 | 第52-53页 |
三、媒介形象优化的经验法则 | 第53-54页 |
四、应避免的官员媒介形象的误区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媒介形象的优化方法 | 第55-58页 |
一、掌握如何接受媒介采访 | 第55-56页 |
二、定期进行组织媒介素养培训及案例学习 | 第56-57页 |
三、学会利用新媒体提升舆情监测能力 | 第57页 |
四、加强与媒介从业者的日常性交流互动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完善配套的县域政府信息传播机制 | 第58-61页 |
一、完善配套的突发舆情信息发布法律、法规 | 第58-59页 |
二、完善县域政府舆情监测机制 | 第59页 |
三、完善县域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