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挫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1-16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 2.理论意义 | 第14页 |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五)研究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5-16页 |
| 一、对初中生挫折教育的理解与调查 | 第16-24页 |
| (一)初中生、挫折和挫折教育的界定 | 第16-18页 |
| 1.初中生的界定及特点 | 第16页 |
| 2.挫折 | 第16-17页 |
| 3.挫折教育 | 第17-18页 |
| (二)初中生挫折教育现状 | 第18-24页 |
| 1.访谈问题概述 | 第18-20页 |
| 2.访谈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 3.当前初中生遇到的挫折来源 | 第21-24页 |
| (1)学业方面 | 第21页 |
| (2)个人情感 | 第21-22页 |
| (3)人际关系 | 第22页 |
| (4)家庭环境 | 第22-23页 |
| (5)外在形象 | 第23-24页 |
| 二、初中生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 (一)初中生个体认知水平相对有限 | 第24页 |
| (二)家长对挫折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 第24-25页 |
| 1.挫折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 | 第24页 |
| 2.挫折教育等同于失败教育 | 第24-25页 |
| (三)学校对挫折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 第25-26页 |
| 1.挫折教育形式化 | 第25-26页 |
| 2.教法单一 | 第26页 |
| 3.学校挫折教育内容缺失 | 第26页 |
|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脱节 | 第26-28页 |
| 三、初中生挫折教育的对策 | 第28-34页 |
| (一)初中生挫折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 第28-29页 |
| 1.适度与因材施教并举 | 第28页 |
|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 第28-29页 |
| 3.阶段性和长期性统一 | 第29页 |
| (二)开展初中生挫折教育的具体方法 | 第29-34页 |
| 1.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 第29-31页 |
| 2.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 第31-32页 |
| 3.加强学校对挫折教育的重视程度 | 第32页 |
| 4.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 第32-34页 |
| 结语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附录 1 | 第38-39页 |
| 附录 2 | 第39-40页 |
| 附录 3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