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7-12页 |
1.1. 选题的缘起 | 第7-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1.3. 租界园林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1-12页 |
2. “国中之国”——租界 | 第12-31页 |
2.1. 历史背景 | 第12-17页 |
2.1.1. 晚清至民国时期历史背景 | 第12-14页 |
2.1.2. 战争与园林 | 第14-17页 |
2.2. 租界概述 | 第17-29页 |
2.2.1. 租界定义 | 第17-18页 |
2.2.2. 在华租界 | 第18-20页 |
2.2.3. 上海租界发展概述 | 第20-24页 |
2.2.4. 天津租界发展概述 | 第24-29页 |
2.3. 在华租界的影响 | 第29-31页 |
3. 中西合璧——租界园林 | 第31-37页 |
3.1. 租界园林的释义 | 第31页 |
3.2. 研究范围 | 第31-32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3.2.2. 论述的时间范围 | 第32页 |
3.3. 租界园林概况 | 第32-37页 |
3.3.1. 上海租界园林概况 | 第32-34页 |
3.3.2. 天津租界园林概况 | 第34-37页 |
4. 上海租界园林与天津租界园林的异与同 | 第37-91页 |
4.1. 上海租界园林与天津租界园林形成与发展的异与同 | 第37-72页 |
4.1.1. 租界园林的源起 | 第37-42页 |
4.1.2. 租界园林的分类 | 第42-61页 |
4.1.3. 租界园林中的活动 | 第61-68页 |
4.1.4. 租界公园的开放 | 第68-71页 |
4.1.5. 小结 | 第71-72页 |
4.2. 上海租界园林与天津租界园林特点的异与同 | 第72-84页 |
4.2.1. 两地租界园林的植物运用 | 第73-74页 |
4.2.2. 两地租界园林的共同特点 | 第74-84页 |
4.3. 上海租界园林与天津租界园林发展基础的异与同 | 第84-86页 |
4.3.1. 相同的发展道路 | 第84页 |
4.3.2. 不同的“园林精神” | 第84-86页 |
4.4. 租界园林与西方园林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异与同 | 第86-91页 |
4.4.1. 相似的园林发展动力与园林风格 | 第87-88页 |
4.4.2. 园林发展的不同意义 | 第88-91页 |
5. 启示 | 第91-96页 |
5.1. 租界园林的利用与保护 | 第91-93页 |
5.1.1. 租界园林的利用 | 第91-92页 |
5.1.2. 租界园林的保护 | 第92-93页 |
5.2. 对中国现代园林的启示 | 第93-95页 |
5.3. 结语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表格索引 | 第99-100页 |
图片索引 | 第100-103页 |
附录 | 第103-107页 |
个人简介 | 第107-108页 |
导师简介 | 第108-109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