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主义的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目的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3.1 文献调查 | 第9页 |
1.3.2 案例分析 | 第9页 |
1.3.3 实地调研 | 第9页 |
1.3.4 计算机模拟法 | 第9页 |
1.4 相关概念 | 第9-10页 |
1.4.1 湿地 | 第9-10页 |
1.4.2 湿地公园 | 第10页 |
1.4.3 城市湿地公园 | 第10页 |
1.5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0-12页 |
1.5.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0-11页 |
1.5.2 生态恢复学理论 | 第11页 |
1.5.3 生态主义思想 | 第11-12页 |
1.5.4 水文连接度理论 | 第12页 |
1.6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6.1 湿地公园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6.2 湿地公园水系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概述 | 第15-17页 |
2.1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定义 | 第15页 |
2.2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功能 | 第15-16页 |
2.2.1 防洪功能 | 第15页 |
2.2.2 水源功能 | 第15页 |
2.2.3 生态功能 | 第15页 |
2.2.4 净化功能 | 第15页 |
2.2.5 游憩休闲功能 | 第15页 |
2.2.6 经济功能 | 第15-16页 |
2.3 公园水系特点 | 第16-17页 |
3. 基于生态主义的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内容 | 第17-24页 |
3.1 基于生态主义的湿地公园水系规划原则 | 第17页 |
3.2 湿地水系总体布局 | 第17-19页 |
3.2.1 集中布局 | 第17-18页 |
3.2.2 分散布局 | 第18-19页 |
3.3 湿地水量调控 | 第19-20页 |
3.3.1 水量计算 | 第19页 |
3.3.2 水量调蓄 | 第19-20页 |
3.4 湿地水质保障措施 | 第20-24页 |
3.4.1 水循环规划 | 第20-21页 |
3.4.2 人工湿地规划 | 第21页 |
3.4.3 驳岸规划 | 第21-22页 |
3.4.4 水系生境多样性规划 | 第22-23页 |
3.4.5 物理处理法 | 第23-24页 |
4. 案例分析 | 第24-35页 |
4.1 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 第24-25页 |
4.1.1 项目概况 | 第24页 |
4.1.2 项目水系规划 | 第24-25页 |
4.2 湖南长沙洋湖垸湿地公园 | 第25-27页 |
4.2.1 项目概况 | 第25-26页 |
4.2.2 项目水系规划 | 第26-27页 |
4.3 绍兴镜湖国际湿地公园 | 第27-29页 |
4.3.1 项目概况 | 第27-28页 |
4.3.2 项目水系规划 | 第28-29页 |
4.4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 第29-32页 |
4.4.1 项目概况 | 第30页 |
4.4.2 项目水系规划 | 第30-32页 |
4.5 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 | 第32-35页 |
4.5.1 项目概况 | 第32-33页 |
4.5.2 项目水系规划 | 第33-35页 |
5. 设计说明书 | 第35-43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35-36页 |
5.1.1 区位 | 第35页 |
5.1.2 设计范围 | 第35页 |
5.1.3 上位规划 | 第35页 |
5.1.4 自然条件基础 | 第35-36页 |
5.2 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5.2.1 现有用地分析 | 第36页 |
5.2.2 湿地资源分析 | 第36-37页 |
5.2.3 SWOT分析 | 第37-38页 |
5.3 项目定位 | 第38页 |
5.4 总体规划 | 第38-39页 |
5.4.1 景观结构 | 第38页 |
5.4.2 节点设计 | 第38-39页 |
5.5 专项设计 | 第39-43页 |
5.5.1 恢复工程规划 | 第39-40页 |
5.5.2 水质改善工程 | 第40-41页 |
5.5.3 栖息地塑造 | 第41页 |
5.5.4 道路系统规划 | 第41-42页 |
5.5.5 宣教工程规划 | 第42页 |
5.5.6 服务设施规划 | 第42页 |
5.5.7 活动策划 | 第42-43页 |
6.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个人简介 | 第46-47页 |
导师简介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图纸目录 | 第49-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