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9-35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0-31页 |
1.2.1 液化定义 | 第10-12页 |
1.2.2 波致海床表面应力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3 波致海床土体液化破环研究 | 第15-19页 |
1.2.4 海床液化评价方法研究 | 第19-22页 |
1.2.5 液化的概率评价方法研究 | 第22-23页 |
1.2.6 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 | 第23-26页 |
1.2.7 黄河三角洲粉土质海床液化的相关研究 | 第26-31页 |
1.2.8 相关文献综合评述 | 第31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3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2 黄河三角洲粉质土海床沉积物特性研究 | 第35-52页 |
2.1 概述 | 第3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2.2.1 共振柱试验 | 第35-36页 |
2.2.2 试样制备 | 第36-37页 |
2.2.3 试验方案 | 第37页 |
2.3 粉质土动剪切模量特性研究 | 第37-43页 |
2.3.1 有效围压对动剪切模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2.3.2 孔隙比对动剪切模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2.3.3 细粒含量对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4 孔压比对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2.4 粉质土阻尼特性研究 | 第43-44页 |
2.4.1 孔隙比对阻尼比的影响 | 第43-44页 |
2.4.2 细粒含量对阻尼比的影响 | 第44页 |
2.5 粉质土剪切波速特性研究 | 第44-47页 |
2.5.1 有效围压对剪切波速的影响 | 第45页 |
2.5.2 孔隙比对剪切波速的影响 | 第45-46页 |
2.5.3 细粒含量对剪切波速的影响 | 第46-47页 |
2.6 与原状样试验结果比较 | 第47-50页 |
2.6.1 试验概况 | 第47页 |
2.6.2 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2.6.3 对比分析与讨论 | 第48-5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3 基于CPT液化判别的统计分析 | 第52-66页 |
3.1 概述 | 第52-53页 |
3.2 海床土抗液化强度 | 第53-55页 |
3.3 液化的原位判别方法 | 第55-56页 |
3.4 CPT液化判别方法 | 第56-58页 |
3.4.1 Olsen法 | 第56-57页 |
3.4.2 Robertson法 | 第57-58页 |
3.4.3 Juang法 | 第58页 |
3.5 液化特性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3.6 粉质土CPT液化判别可行性统计分析 | 第59-61页 |
3.7 基于CPT液化判别效果统计分析 | 第61-6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4 粉质土海床液化CPT-CRR方法研究 | 第66-82页 |
4.1 概述 | 第66页 |
4.2 原位试验 | 第66-71页 |
4.2.1 试验方案 | 第66-67页 |
4.2.2 试验结果 | 第67-71页 |
4.3 动三轴试验 | 第71-74页 |
4.3.1 试验设备 | 第71-72页 |
4.3.2 试样制备 | 第72-73页 |
4.3.3 试验过程 | 第73页 |
4.3.4 试验结果 | 第73-74页 |
4.4 CPT与CRR相关性的建立 | 第74-77页 |
4.5 黄河水下三角洲的CPT测试与C2C方法的应用 | 第77-81页 |
4.5.1 试验概况 | 第77-78页 |
4.5.2 试验结果 | 第78-79页 |
4.5.3 地层划分 | 第79页 |
4.5.4 CPT-CRR的现场应用 | 第79-8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5 粉质土海床液化功能函数的建立 | 第82-97页 |
5.1 概述 | 第82页 |
5.2 可靠度理论计算原理 | 第82-87页 |
5.2.1 概率函数 | 第82-84页 |
5.2.2 可靠度分析 | 第84-87页 |
5.3 可靠度理论功能函数建立流程 | 第87-90页 |
5.4 波致海床沉积物循环应力比(CSR)函数 | 第90-94页 |
5.4.1 波致海床表面应力计算 | 第90-93页 |
5.4.2 波致海床沉积物内应力 | 第93-94页 |
5.5 波浪循环剪应力比(CSR)的变异性 | 第94-9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6 极端海况条件下波致粉土质海床液化的概率分析 | 第97-112页 |
6.1 概述 | 第97页 |
6.2 不同波浪作用下循环应力比概率密度函数 | 第97-102页 |
6.2.1 微小振幅波循环应力概率密度函数 | 第97-100页 |
6.2.2 有限振幅波循环应力概率密度函数 | 第100-102页 |
6.3 粉质土海床液化阻抗比概率密度函数的建立 | 第102-104页 |
6.3.1 液化阻抗比的变异性 | 第102-103页 |
6.3.2 海床土液化阻抗比的概率密度函数 | 第103-104页 |
6.4 极端海况下波致粉质土海床液化概率分析 | 第104-107页 |
6.4.1 年平均波浪条件 | 第105页 |
6.4.2 5年重现期波浪条件 | 第105-106页 |
6.4.3 50年重现期波浪条件 | 第106-107页 |
6.5 不排水条件下粉质土海床液化的概率分析 | 第107-108页 |
6.6 排水条件下粉质土海床液化的概率分析 | 第108-110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7 结论、创新点与下一步研究 | 第112-116页 |
7.1 结论 | 第112-114页 |
7.2 创新点 | 第114页 |
7.3 下一步研究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附录 | 第126-146页 |
个人简历 | 第14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