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24页 |
1.1.1 NO_x的危害 | 第14-15页 |
1.1.2 NO_x热力学稳定性 | 第15-16页 |
1.1.3 烟气脱硝技术综述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第16-20页 |
1.1.4 炭基吸附材料在脱硝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1.2光催化技术介绍 | 第24-28页 |
1.2.1 光催化原理 | 第24-26页 |
1.2.2 光催化应用 | 第26-28页 |
1.3 TiO_2光催化材料 | 第28-39页 |
1.3.1 TiO_2光催化原理 | 第29-30页 |
1.3.2 TiO_2的合成 | 第30-33页 |
1.3.3 TiO_2光催化技术的问题及改进 | 第33-39页 |
1.4 其他光催化材料与展望 | 第39-43页 |
1.4.1 铋系光催化剂 | 第39-41页 |
1.4.2 Fe_2O_3光催化剂 | 第41页 |
1.4.3 无机非金属光催化材料 | 第41-43页 |
1.5 光催化脱除NO_x现状 | 第43-46页 |
1.5.1 光催化还原分解NO_x | 第43-44页 |
1.5.2 光催化氧化NO_x | 第44-46页 |
1.6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实验方案设计 | 第46-49页 |
1.6.1 选题依据 | 第46-47页 |
1.6.2 研究目的 | 第47页 |
1.6.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7-49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49-54页 |
2.1 光催化剂制备 | 第49-51页 |
2.1.1 药品试剂 | 第49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49-50页 |
2.1.3 光催化剂制备 | 第50-51页 |
2.2 光催化剂表征测试方法 | 第51-52页 |
2.2.1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 第51页 |
2.2.2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51-52页 |
2.2.3 红外光谱(FT-IR) | 第52页 |
2.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 第52页 |
2.2.5 荧光光谱 | 第52页 |
2.3 催化剂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52-54页 |
第三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光催化脱硝剂条件考察 | 第54-74页 |
3.1 前言 | 第54页 |
3.2 光催化剂制备 | 第54-56页 |
3.2.1 传统溶胶-凝胶与超声辅助溶胶-凝胶 | 第54-55页 |
3.2.2 活化方式 | 第55页 |
3.2.3 活化半焦浸渍制备 | 第55页 |
3.2.4 钛酸正丁酯用量 | 第55页 |
3.2.5 煅烧温度 | 第55页 |
3.2.6 煅烧时间 | 第55-56页 |
3.2.7 自由基捕获剂 | 第56页 |
3.3 催化剂再生 | 第56-57页 |
3.3.1 氨水再生 | 第56-57页 |
3.3.2 高温热再生 | 第57页 |
3.3.3 高温水热再生 | 第57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71页 |
3.4.1 SEM结果 | 第57-59页 |
3.4.2 XRD结果 | 第59-60页 |
3.4.3 FT-IR结果 | 第60-61页 |
3.4.4 光催化脱硝活性 | 第61-65页 |
3.4.5 添加自由基捕获剂后光催化脱硝活性的变化 | 第65-67页 |
3.4.6 动力学分析 | 第67-71页 |
3.5 催化剂再生结果 | 第71-72页 |
3.5.1 再生方式的影响 | 第71-72页 |
3.5.2 高温水热再生次数的影响 | 第72页 |
3.6 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章 Cu、Fe掺杂TiO_2负载型活化半焦光催化脱硝 | 第74-91页 |
4.1 引言 | 第74页 |
4.2 催化剂制备及实验条件 | 第74-75页 |
4.2.1 Cu-TiO_2/ASC光催化脱硝剂的制备 | 第74页 |
4.2.2 Fe-TiO_2/ASC光催化脱硝剂的制备 | 第74-75页 |
4.2.3 实验条件 | 第7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5-89页 |
4.3.1 SEM结果 | 第75-76页 |
4.3.2 XRD结果 | 第76-78页 |
4.3.3 FT-IR结果 | 第78-79页 |
4.3.4 UV-Vis结果 | 第79-84页 |
4.3.5 荧光光谱结果 | 第84-85页 |
4.3.6 Cu、Fe掺杂TiO_2/ASC光催化剂的脱硝活性 | 第85-89页 |
4.4 小结 | 第89-91页 |
第五章 Ce、Bi掺杂TiO_2负载型活化半焦光催化脱硝 | 第91-105页 |
5.1 引言 | 第91页 |
5.2 催化剂制备及实验条件 | 第91-92页 |
5.2.1 Ce-TiO_2/ASC光催化脱硝剂的制备 | 第91-92页 |
5.2.2 Bi-TiO_2/ASC光催化脱硝剂的制备 | 第92页 |
5.2.3 实验条件 | 第92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2-103页 |
5.3.1 SEM结果 | 第92-93页 |
5.3.2 XRD结果 | 第93-95页 |
5.3.3 FT-IR结果 | 第95-96页 |
5.3.4 UV-Vis结果 | 第96-99页 |
5.3.5 荧光光谱结果 | 第99-100页 |
5.3.6 Ce、Bi掺杂TiO_2/ASC光催化剂的脱硝活性 | 第100-103页 |
5.4 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六章 B掺杂TiO_2负载型活化半焦光催化脱硝 | 第105-113页 |
6.1 前言 | 第105页 |
6.2 催化剂制备及实验条件 | 第105-106页 |
6.2.1 B-TiO_2/ASC光催化脱硝剂的制备 | 第105页 |
6.2.2 实验条件 | 第105-106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1页 |
6.3.1 SEM结果 | 第106页 |
6.3.2 XRD结果 | 第106-107页 |
6.3.3 FT-IR结果 | 第107-108页 |
6.3.4 UV-Vis结果 | 第108-109页 |
6.3.5 荧光光谱结果 | 第109-110页 |
6.3.6 B-TiO_2/ASC光催化剂的光催化脱硝活性 | 第110-111页 |
6.4 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七章 光催化脱除烟气中CO的初步研究 | 第113-120页 |
7.1 前言 | 第113页 |
7.2 光催化剂制备及实验条件 | 第113-114页 |
7.2.1 半焦基光催化CO脱除剂的制备 | 第113页 |
7.2.2 沸石基光催化CO脱除剂的制备 | 第113页 |
7.2.3 Al_2O_3光催化CO脱除剂的制备 | 第113-114页 |
7.2.4 实验条件 | 第114页 |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4-119页 |
7.3.1 半焦基光催化剂脱除CO的效果 | 第114-115页 |
7.3.2 沸石基光催化剂脱除CO的效果 | 第115页 |
7.3.3 Al_2O_3光催化剂脱除CO的效果 | 第115-117页 |
7.3.4 XRD结果 | 第117-118页 |
7.3.5 FT-IR结果 | 第118-119页 |
7.4 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0-123页 |
8.1 结论 | 第120-121页 |
8.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122页 |
8.3 建议 | 第12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个人简历 | 第14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