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某型光纤激光器有限元热分析与改进设计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CA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光纤激光器热分析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1 半导体激光器的热分析研究第16-17页
        1.2.2 掺杂稀土光纤的热分析研究第17-18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第二章 泵浦源有限元热-结构变形耦合分析第21-51页
    2.1 有限元热力学分析基本原理第21-23页
        2.1.1 传热问题的基本方程第21-22页
        2.1.2 瞬态传热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列式第22-23页
        2.1.3 热应力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列式第23页
    2.2 泵浦源有限元热分析模型第23-27页
        2.2.1 泵浦源的模型建立及简化第23-25页
        2.2.2 材料及物性参数第25页
        2.2.3 网格划分第25-26页
        2.2.4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第26-27页
    2.3 泵浦源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第27-35页
        2.3.1 有冷却措施第29-33页
            2.3.1.1 不同环境温度第29-30页
            2.3.1.2 两个工作周期第30-32页
            2.3.1.3 连续工作第32-33页
        2.3.2 无冷却措施第33-34页
        2.3.3 小结第34-35页
    2.4 泵浦源热特性分析第35-39页
        2.4.1 四种不同工况第35-36页
        2.4.2 不同环境温度第36-37页
        2.4.3 趋于稳态的温度场分析第37-38页
        2.4.4 小结第38-39页
    2.5 泵浦源热-结构变形耦合分析第39-44页
        2.5.1 泵浦源的结构变形第40-41页
        2.5.2 泵浦源的热应力第41-43页
        2.5.3 小结第43-44页
    2.6 泵浦源散热结构改进设计第44-50页
        2.6.1 基板厚度第44-45页
        2.6.2 基板宽度第45-46页
        2.6.3 基板长度第46-47页
        2.6.4 铜热沉厚度第47-48页
        2.6.5 铜热沉底座尺寸第48-49页
        2.6.6 改进设计第49-50页
    2.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光学模块有限元热分析第51-64页
    3.1 光学模块有限元热分析模型第51-55页
        3.1.1 光学模块的模型建立及简化第51-52页
        3.1.2 材料及物性参数第52-53页
        3.1.3 网格划分第53页
        3.1.4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第53-55页
    3.2 光学模块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第55-58页
    3.3 光学模块热特性分析第58-62页
        3.3.1 四种不同工况第58-60页
        3.3.2 不同环境温度第60-61页
        3.3.3 趋于稳态的温度场分析第61-62页
        3.3.4 小结第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四章 电源模块有限元热分析及改进设计第64-80页
    4.1 电源模块有限元热分析模型第64-66页
        4.1.1 电源模块的模型建立第64页
        4.1.2 材料及物性参数第64-65页
        4.1.3 网格划分第65页
        4.1.4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第65-66页
    4.2 电源模块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第66-69页
    4.3 电源模块热特性分析第69-73页
        4.3.1 四种不同工况第69-71页
        4.3.2 不同环境温度第71-72页
        4.3.3 小结第72-73页
    4.4 电源模块散热结构改进设计第73-79页
        4.4.1 水冷通道的布局改进第73-76页
        4.4.2 功率元件的布局优化第76-79页
    4.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结束语第80-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量子计算的纠缠双光子产生和探测技术
下一篇:空间复杂网络抗毁性建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