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公司综合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ar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金融机构绩效评价研究 | 第14-16页 |
1.2.2 财务公司绩效评价 | 第16-18页 |
1.2.3 文献简评 | 第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2章 财务公司综合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绩效评价基本含义 | 第21-22页 |
2.1.2 财务公司综合绩效评价内涵 | 第22页 |
2.2 财务公司综合绩效评价理论 | 第22-25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2-23页 |
2.2.2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2.2.3 产融结合理论 | 第24页 |
2.2.4 权变理论 | 第24-25页 |
2.3 财务公司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 第25-31页 |
2.3.1 层次分析法 | 第25-26页 |
2.3.2 熵值法 | 第26-27页 |
2.3.3 结构方程模型 | 第27-30页 |
2.3.4 方法比较与选择 | 第30-31页 |
第3章 我国财务公司综合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 第31-40页 |
3.1 财务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3.1.1 监管层对财务公司的绩效评价 | 第31-32页 |
3.1.2 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绩效评价 | 第32-33页 |
3.2 财务公司综合绩效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 第33-34页 |
3.3 财务公司综合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与分析 | 第34-40页 |
3.3.1 盈利性指标 | 第34-35页 |
3.3.2 安全性指标 | 第35页 |
3.3.3 流动性指标 | 第35-36页 |
3.3.4 成长性指标 | 第36-37页 |
3.3.5 运营能力指标 | 第37-40页 |
第4章 我国财务公司综合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第40-52页 |
4.1 样本分析与检验 | 第40-41页 |
4.1.1 样本选取与标准化处理 | 第40页 |
4.1.2 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4.2 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41-45页 |
4.2.1 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1-43页 |
4.2.2 二阶因子模型构建与分析 | 第43-45页 |
4.3 基于SEM的我国财务公司综合绩效评价 | 第45-52页 |
4.3.1 综合绩效得分 | 第45-47页 |
4.3.2 单因子得分 | 第47-50页 |
4.3.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第5章 提升我国财务公司综合绩效建议 | 第52-56页 |
5.1 扩宽资金来源提升发展潜力 | 第52-53页 |
5.1.1 做大资金归集 | 第52页 |
5.1.2 做活市场融资 | 第52-53页 |
5.2 紧跟产业改革创新金融服务 | 第53-54页 |
5.2.1 洞悉产业发展探索差异化业务模式 | 第53页 |
5.2.2 立足企业集团延伸金融服务 | 第53-54页 |
5.2.3 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盈利模式 | 第54页 |
5.3 严格经营风险提升管控能力 | 第54-55页 |
5.3.1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 第54页 |
5.3.2 做细风险优化机制 | 第54-55页 |
5.4 注重员工素质培养专业人才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附录B 127家财务公司综合绩效及单因子得分 | 第64-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