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凤庆地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岩浆演化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临沧花岗岩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2-13页 |
1.4.2 分析测试方法 | 第13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22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4-16页 |
2.2 地层 | 第16-17页 |
2.3 岩浆岩 | 第17-19页 |
2.4 中国蛇绿混杂岩带 | 第19-22页 |
2.4.1 昌宁-孟连缝合带 | 第19-20页 |
2.4.2 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 | 第20-22页 |
第3章 岩相学及矿物化学特征 | 第22-36页 |
3.1 岩相学特征 | 第23-27页 |
3.2 矿物化学特征 | 第27-36页 |
3.2.1 斜长石 | 第27-30页 |
3.2.2 钾长石 | 第30-32页 |
3.2.3 黑云母 | 第32-36页 |
第4章 地球化学特征 | 第36-49页 |
4.1 常量元素特征 | 第36-42页 |
4.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42-46页 |
4.3 稀土元素特征 | 第46-49页 |
第5章 成因及构造演化 | 第49-60页 |
5.1 成因类型 | 第49-50页 |
5.2 岩浆源区 | 第50-51页 |
5.3 成岩温压条件 | 第51-53页 |
5.4 岩浆演化 | 第53-54页 |
5.5 构造环境判别 | 第54-56页 |
5.6 凤庆地区花岗岩类构造演化 | 第56-60页 |
5.6.1 凤庆地区花岗岩类构造意义讨论 | 第56-57页 |
5.6.2 古特提斯演化制约 | 第57-60页 |
认识与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