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DOM光敏生成单线态氧及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1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 藻类的危害第13-14页
    1.3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第14-18页
        1.3.1 物理方法第14-16页
        1.3.2 化学方法除藻第16页
        1.3.3 生物方法除藻第16-17页
        1.3.4 控藻新技术第17-18页
    1.4 DOM对藻类生长抑制机理第18-24页
        1.4.1 物理机理第19页
        1.4.2 化学机理第19-20页
        1.4.3 生物机理第20页
        1.4.4 毒性作用机理第20-21页
        1.4.5 DOS间接光敏抑制机理第21-24页
    1.5 研究内容第24-26页
        1.5.1 技术路线第25-26页
    1.6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第26-27页
2 秸秆分解生成DOM及其特性研究第27-53页
    2.1 秸秆分解及溶液配制第28-33页
        2.1.1 实验材料第28页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8-29页
        2.1.3 主要试剂第29页
        2.1.4 秸秆的分解实验第29-30页
        2.1.5 TOC与UV_(254)相关关系第30-31页
        2.1.6 分解液的过滤和储存第31页
        2.1.7 标准FA、标准HA有机物溶液的配制第31页
        2.1.8 分子量分级第31-33页
    2.2 实验方法第33-37页
        2.2.1 TOC的检测第33页
        2.2.2 pH的测定第33页
        2.2.3 秸秆分解生成DOM紫外光谱扫描第33-34页
        2.2.4 秸秆分解生成DOM官能团滴定第34-35页
        2.2.5 秸秆分解生成DOM蛋白测定第35-36页
        2.2.6 三维荧光光谱扫描第36-3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7-50页
        2.3.1 秸秆分解过程中DOM释放第37-42页
        2.3.2 pH和溶解氧测定结果第42-43页
        2.3.3 紫外光谱扫描结果第43-44页
        2.3.4 有机物官能团滴定结果第44-45页
        2.3.5 有机物蛋白测定结果第45-47页
        2.3.6 三维荧光光谱扫描结果第47-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3页
3 不同来源DOM光化学特性研究第53-71页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54页
        3.1.1 实验仪器第54页
        3.1.2 实验试剂第54页
    3.2 实验方法第54-60页
        3.2.1 DOM光敏生成~IO_2的检测第54-56页
        3.2.2 DOM光敏生成H_2O_2的检测第56-58页
        3.2.3 DOM光敏生成·OH的检测第58-6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60-69页
        3.3.1 DOM光敏生成~IO_2效能评价第60-63页
        3.3.2 DOM液光敏生成H_2O_2效能评价第63-66页
        3.3.3 DOM光敏生成·OH效能评价第66-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4 DOM光敏生成单线态氧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研究第71-79页
    4.1 铜绿微囊藻的培养第71-72页
    4.2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72-73页
    4.3 实验方法第73-75页
        4.3.1 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浓度测定方法第73-74页
        4.3.2 评估抑制铜绿微囊藻效能的方法第74页
        4.3.3 评估影响DOM溶液抑藻因素第74-75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75-78页
        4.4.1 ~IO_2的表观量子产率第75-76页
        4.4.2 光源中紫外光对铜绿微囊藻的直接抑制第76-77页
        4.4.3 DOM光敏生成单线态氧对铜绿微囊藻抑制第77-78页
    4.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5.1 研究结论第79-80页
    5.2 研究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中PSB27的功能初探
下一篇: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MeSSSⅡb启动子片段缺失分析及核心启动子区间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