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投资绩效评价及归因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1-12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3-17页 |
2.1.1 基金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2.1.2 基金绩效评价的经典方法 | 第14-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2.1 国外养老金绩效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2 国内全国社保基金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3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相关概念 | 第21-31页 |
3.1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21页 |
3.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 第21-29页 |
3.2.1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来源 | 第21-22页 |
3.2.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及范围 | 第22-24页 |
3.2.3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行现状 | 第24-29页 |
3.3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组合 | 第29-31页 |
4 研究设计 | 第31-37页 |
4.1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4.3 数据处理和变量说明 | 第33-34页 |
4.3.1 全国社保基金收益率的计算 | 第33页 |
4.3.2 市场无风险收益率的计算 | 第33-34页 |
4.3.3 市场基准收益率的计算 | 第34页 |
4.4 Carhart四因素模型中因素的计算 | 第34-37页 |
4.4.1 市场风险因素(MKT)的计算 | 第34页 |
4.4.2 规模因素(SMB)的计算 | 第34-35页 |
4.4.3 价值因素(HML)的计算 | 第35-36页 |
4.4.4 动量因素(MOM)的计算 | 第36-37页 |
5 实证研究 | 第37-58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37-39页 |
5.2 四因素模型分析 | 第39-42页 |
5.3 全国社保基金超额收益来源分析 | 第42-58页 |
5.3.1 委托机构的委托投资与公募基金绩效比较 | 第42-49页 |
5.3.2 基于持有和交易的绩效归因分析 | 第49-58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