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20页 |
2 有关普法机制的概念阐述与理论工具 | 第20-26页 |
2.1 普法与普法机制 | 第20-24页 |
2.1.1 普法与依法治国 | 第20-22页 |
2.1.2 普法机制的概念 | 第22-23页 |
2.1.3 普法机制的作用 | 第23-24页 |
2.2 理论工具 | 第24-26页 |
2.2.1 政府法制理论 | 第24页 |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4-26页 |
3 鄂伦春自治旗普法工作机制的现状 | 第26-34页 |
3.1 调研情况说明 | 第26-27页 |
3.1.1 鄂伦春自治旗介绍 | 第26页 |
3.1.2 问卷调查介绍和说明 | 第26-27页 |
3.2 鄂伦春旗普法工作的组织机制 | 第27-29页 |
3.2.1 普法工作的行政体系 | 第27-29页 |
3.2.2 普法工作的社会力量 | 第29页 |
3.3 鄂伦春旗普法工作的运行机制 | 第29-31页 |
3.3.1 普法工作的传播媒介 | 第29-30页 |
3.3.2 普法工作的动员渠道 | 第30-31页 |
3.4 鄂伦春旗普法工作的评估机制 | 第31-32页 |
3.4.1 普法工作的需求反馈 | 第31-32页 |
3.4.2 普法工作的监督、激励与考核 | 第32页 |
3.5 鄂伦春旗普法工作的保障机制 | 第32-34页 |
3.5.1 普法工作的队伍建设 | 第32-33页 |
3.5.2 普法工作的经费保障 | 第33-34页 |
4 鄂伦春旗普法工作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4-43页 |
4.1 鄂伦春旗普法工作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4.1.1 普法工作供给与需求脱节 | 第34页 |
4.1.2 普法宣传力度不足,内容实用性低 | 第34-36页 |
4.1.3 普法工作缺乏需求与反馈 | 第36-37页 |
4.1.4 资源匮乏无法满足普法工作需求 | 第37页 |
4.2 普法工作工作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7-43页 |
4.2.1 普法工作组织机制固化 | 第37-38页 |
4.2.2 传播渠道单一运行机制失于创新 | 第38-40页 |
4.2.3 评估机制不健全,激励作用难生效 | 第40-41页 |
4.2.4 资源调配体系不健全资源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41-43页 |
5 完善少数民族基层地区普法工作机制的建议 | 第43-52页 |
5.1 基层普法工作的要求和原则 | 第43-45页 |
5.1.1 不断深化基层普法重要性的认识 | 第43-44页 |
5.1.2 坚持为发展法治社会服务 | 第44页 |
5.1.3 以人为本,因人施教 | 第44-45页 |
5.2 发挥社会力量健全鄂伦春旗普法工作组织机制 | 第45-47页 |
5.2.1 开放多元动员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 第45-46页 |
5.2.2 开拓新方式、新方法提升宣传效果 | 第46-47页 |
5.3 完善鄂伦春旗普法工作运行机制 | 第47-49页 |
5.3.1 创新发展传播渠道有效普及法律知识 | 第47-48页 |
5.3.2 合理动员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促进法律普及 | 第48-49页 |
5.4 健全鄂伦春旗普法评估机制 | 第49-50页 |
5.4.1 开展需求与反馈工作落实因需普法 | 第49页 |
5.4.2 形成合理的评估体系促进监督激励机制的运行 | 第49-50页 |
5.5 完善鄂伦春旗普法工作的保障机制 | 第50-52页 |
5.5.1 对内对外同时开发,双管齐下扩充普法队伍 | 第50-51页 |
5.5.2 加强地方精英代表的垂范作用 | 第51-52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