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运动平台ATP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9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4页
        1.2.1 光电稳定跟踪平台稳定结构与方式发展概况第16-17页
        1.2.2 国内外光电稳定跟踪平台发展概况第17-19页
        1.2.3 光电稳定跟踪系统控制技术研究概况第19-22页
        1.2.4 光电稳定跟踪平台控制系统基于模型设计发展概况第22-24页
    1.3 本课题研究难点第24-27页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27-29页
第2章 光电稳定跟踪系统稳定原理及系统建模研究第29-54页
    2.1 两轴陀螺稳定平台隔离载体角运动原理第29-36页
        2.1.1 两轴陀螺稳定平台框架结构第29-31页
        2.1.2 载体扰动补偿方程的建立第31-35页
        2.1.3 两轴陀螺稳定平台原理缺陷第35-36页
    2.2 单轴陀螺稳定跟踪控制原理第36-37页
    2.3 稳定伺服控制回路机理建模第37-49页
        2.3.1 电机及负载机理建模第37-43页
        2.3.2 载体扰动传递特性分析第43-46页
        2.3.3 电流回路设计第46-49页
    2.4 稳定伺服控制回路实验建模第49-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3章 光电稳定跟踪控制系统基于模型设计的平台构建第54-75页
    3.1 基于模型设计方法研究概况第54-60页
        3.1.1 传统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第54-55页
        3.1.2 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第55-58页
        3.1.3 基于模型设计的优势第58-60页
    3.2 RTW代码自动生成环境第60-65页
        3.2.1 RTW基本概念第61-62页
        3.2.2 RTW程序框架结构第62-65页
    3.3 基于RTW与XPC目标的代码自动生成试验平台构建第65-73页
        3.3.1 基于RTW的PC/104 试验平台第65-68页
        3.3.2 一维稳定转台基于RTW的试验平台搭建第68-70页
        3.3.3 光电吊舱基于RTW的试验平台搭建第70-73页
    3.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4章 改进的一般化内模控制方法研究第75-101页
    4.1 光电稳定跟踪系统经典控制结构存在的问题第75-78页
    4.2 一般化内模控制结构第78-88页
        4.2.1 一般化内模控制结构研究概况第78-80页
        4.2.2 Youla参数化结构第80-82页
        4.2.3 改进的一般化内模控制结构第82-86页
        4.2.4 鲁棒稳定性分析第86页
        4.2.5 GIMC与IMC的对比第86-88页
    4.3 改进的GIMC控制器设计方法第88-91页
        4.3.1 内回路控制器设计方法第88-90页
        4.3.2 改进的GIMC控制器设计步骤第90-91页
    4.4 仿真分析与结果第91-95页
        4.4.1 PI控制器与改进的GIMC控制器设计第91-92页
        4.4.2 仿真模型搭建第92-93页
        4.4.3 两种控制结构闭环特性对比第93-94页
        4.4.4 两种控制结构扰动抑制特性对比第94-95页
    4.5 试验分析与结果第95-100页
        4.5.1 试验平台第95-96页
        4.5.2 Simulink试验模型搭建第96-97页
        4.5.3 试验结果第97-100页
            4.5.3.1 控制闭环频率特性第97-98页
            4.5.3.2 控制闭环扰动抑制特性第98-100页
    4.6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5章 基于GIMC的H_∞混合灵敏度控制第101-125页
    5.1 H_∞鲁棒控制理论第101-106页
        5.1.1 H_∞鲁棒控制发展概况第101-102页
        5.1.2 系统不确定性第102-104页
        5.1.3 H_∞范数第104-105页
        5.1.4 标准H∞控制问题第105-106页
    5.2 H∞混合灵敏度控制第106-113页
        5.2.1 灵敏度极小化问题第107-108页
        5.2.2 稳定控制H_∞混合灵敏度优化问题第108-110页
        5.2.3 加权函数选择第110-113页
    5.3 基于GIMC的H_∞混合灵敏度控制第113-115页
    5.4 仿真分析第115-120页
        5.4.1 H_∞混合灵敏度控制器设计第116-118页
        5.4.2 基于GIMC的H_∞混合灵敏度控制器设计第118-120页
    5.5 试验结果第120-124页
        5.5.1 H_∞混合灵敏度控制试验结果第121-122页
        5.5.2 基于GIMC的H_∞混合灵敏度控制试验结果第122-124页
    5.6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第6章 微机械陀数字螺信号处理第125-139页
    6.1 系统噪声来源分析第125-131页
        6.1.1 陀螺选型第125-126页
        6.1.2 陀螺噪声来源分析第126-131页
    6.2 陀螺静态随机噪声处理第131-136页
        6.2.1 静态零偏信号处理第132页
        6.2.2 随机噪声信号处理第132-134页
            6.2.2.1 噪声信号模型建立第132-133页
            6.2.2.2 卡尔曼滤波器设计第133-134页
        6.2.3 静态随机信号处理试验第134-136页
    6.3 陀螺动态信号处理第136-138页
        6.3.1 卡尔曼滤波器系统模型第136-137页
        6.3.2 PI闭环控制滤波处理第137页
        6.3.3 改进的GIMC滤波处理第137-138页
    6.4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第7章 全文总结第139-143页
    7.1 全文工作总结第139-140页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40-141页
    7.3 下一步工作计划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9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滇黔桂民族地区农作物遗传资源农家就地保护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预算调整及其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