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第15页
    1.3 研究假设第15-16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第16-22页
    2.1 人格特征第16-17页
        2.1.1 人格特征定义第16页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2.2 应付方式第17-19页
        2.2.1 应付方式定义第17-18页
        2.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2.3 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关系研究第19-20页
    2.4 房树人绘画测验第20-21页
        2.4.1 房树人绘画测验定义第20页
        2.4.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1页
    2.5 以往研究不足以及本研究创新第21-22页
第三章 研究对象、工具和方法第22-25页
    3.1 研究对象第22页
    3.2 研究工具第22-23页
        3.2.1 艾森克人格问卷第22页
        3.2.2 应付方式量表第22-23页
        3.2.3 房树人绘画测验第23页
        3.2.4 自编人口学量表第23页
    3.3 程序第23-24页
    3.4 数据处理第24-25页
第四章 统计结果第25-65页
    4.1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格特征概况第25-32页
        4.1.1 不同性别的社区矫正人员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第25-27页
        4.1.2 不同年龄的社区矫正人员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第27-29页
        4.1.3 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矫正人员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第29-31页
        4.1.4 不同犯罪类型的社区矫正人员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第31-32页
    4.2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应付方式概况第32-44页
        4.2.1 不同性别的社区矫正人员应付方式的差异比较第33-35页
        4.2.2 不同年龄的社区矫正人员应付方式的差异比较第35-39页
        4.2.3 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矫正人员应付方式的差异比较第39-41页
        4.2.4 不同犯罪类型的社区矫正人员应付方式差异比较第41-44页
    4.3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关系概况第44-60页
        4.3.1 不同人格特征的社区矫正人员应付方式差异比较第44-47页
        4.3.2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应付方式与人格维度的关系第47-48页
        4.3.3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的回归分析第48-60页
    4.4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关系房树人绘画分析第60-65页
        4.4.1 外向不稳定型房树人作品分析第61-62页
        4.4.2 外向稳定型房树人作品分析第62-63页
        4.4.3 内向稳定型房树人作品分析第63-64页
        4.4.4 内向不稳定型房树人作品分析第64-65页
第五章 讨论第65-71页
    5.1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65-67页
        5.1.1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格特征第65页
        5.1.2 影响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人格特征的因素第65-67页
    5.2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的应付方式及影响因素第67-69页
        5.2.1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的应付方式第67页
        5.2.2 影响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应付方式的因素第67-69页
    5.3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人格特征与应付方式关系概况第69-71页
        5.3.1 不同人格特征的社区矫正人员应付方式差异第69-70页
        5.3.2 济南市社区矫正人员应付方式与人格维度的关系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页
    6.2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第71-73页
附录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9-80页
附件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吸烟状态、恐惧强度和威胁类型对平面戒烟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
下一篇:初中生外显、内隐感恩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