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4-17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 | 第18页 |
1.4.2 研究对象上的创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30页 |
2.1 国外研究 | 第19-21页 |
2.1.1 关于科技型企业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2 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 | 第20页 |
2.1.3 关于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 | 第20-21页 |
2.1.4 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 | 第21页 |
2.2 国内研究 | 第21-27页 |
2.2.1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21-23页 |
2.2.2 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状况 | 第23-24页 |
2.2.3 关于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 | 第24-26页 |
2.2.4 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研究 | 第26-27页 |
2.3 研究述评 | 第27-30页 |
第三章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50页 |
3.1 上海市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情况 | 第30-34页 |
3.1.1 中小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 第30-31页 |
3.1.2 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明显 | 第31-32页 |
3.1.3 中小型私营和集体企业在全市中小企业中优势突出 | 第32页 |
3.1.4 市郊中小企业数量普遍高于市中心中小企业数量 | 第32-34页 |
3.2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 第34-43页 |
3.2.1 科技活动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 第34-35页 |
3.2.2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稳步增长 | 第35-37页 |
3.2.3 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相对减弱 | 第37页 |
3.2.4 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占有优势 | 第37-38页 |
3.2.5 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发展不稳 | 第38-39页 |
3.2.6 技术创新的环境不断优化 | 第39-43页 |
3.3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43-50页 |
3.3.1 公平竞争环境尚未形成 | 第43-45页 |
3.3.2 融资环境亟待改善 | 第45-46页 |
3.3.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 第46页 |
3.3.4 经营管理不适应 | 第46-47页 |
3.3.5 持续创新能力不足 | 第47页 |
3.3.6 发展的土地空间受限 | 第47-48页 |
3.3.7 税费负担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 第48页 |
3.3.8 风险控制能力薄弱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析 | 第50-74页 |
4.1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阶段划分 | 第50-52页 |
4.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各阶段风险分析 | 第52-61页 |
4.2.1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 | 第52-55页 |
4.2.2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研发阶段的风险分析 | 第55-56页 |
4.2.3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产品中试与批量生产阶段的风险分析 | 第56-59页 |
4.2.4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市场销售阶段存在的风险 | 第59-61页 |
4.3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创新模式在不同技术创新阶段的主要风险 | 第61-74页 |
4.3.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技术创新模式 | 第62-64页 |
4.3.2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在不同创新阶段的风险 | 第64-68页 |
4.3.3 科技型中小企业模仿创新模式在不同创新阶段的风险 | 第68-71页 |
4.3.4 科技型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模式在不同创新阶段的风险 | 第71-74页 |
第五章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评估 | 第74-95页 |
5.1 风险评估的方法选择 | 第74-75页 |
5.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分析 | 第75-78页 |
5.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 第75页 |
5.2.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75-78页 |
5.3 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模式在不同阶段的风险实证分析 | 第78-95页 |
5.3.1 不同模式在不同阶段的风险指标层次模型 | 第78-81页 |
5.3.2 数据调研 | 第81-82页 |
5.3.3 数据统计及判别矩阵的构建 | 第82-86页 |
5.3.4 上海科技型企业三种创新模式在不同阶段的风险权重 | 第86-95页 |
第六章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95-106页 |
6.1 自主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控制对策 | 第95-99页 |
6.1.1 科技型中小企业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95-97页 |
6.1.2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97-98页 |
6.1.3 产品中试与批量生产阶段以及市场销售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98-99页 |
6.2 模仿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控制对策 | 第99-102页 |
6.2.1 模仿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决策和研发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99-100页 |
6.2.2 模仿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品中试与批量生产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100页 |
6.2.3 模仿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市场销售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100-102页 |
6.3 合作创新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控制对策 | 第102-105页 |
6.3.1 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在决策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102页 |
6.3.2 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在研发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102-103页 |
6.3.3 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在产品中试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103-104页 |
6.3.4 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在市场销售阶段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104-105页 |
6.4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对风险进行预控 | 第105-10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7.1 结论 | 第106页 |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3页 |
调查问卷 | 第113-11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