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齿轮修形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齿轮修形技术 | 第13-15页 |
1.2.2 轮齿修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齿轮动力学分析研究方法 | 第17-22页 |
1.3.1 齿轮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 第18-19页 |
1.3.2 齿轮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3 齿轮动力学性能的仿真分析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修形渐开线直齿锥齿轮三维实体建模方法的研究 | 第24-32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基于SolidWorks的渐开线直齿锥齿轮三维实体建模 | 第24-28页 |
2.2.1 球面渐开线的形成 | 第24-25页 |
2.2.2 渐开线直齿锥齿轮三维实体建模 | 第25-28页 |
2.3 齿轮修形参数的确定 | 第28-30页 |
2.4 修形渐开线直齿锥齿轮三维实体建模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渐开线直齿锥齿轮传动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32-4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Romaxdesigner简介 | 第32-35页 |
3.2.1 Romaxdesigner的分析与优化 | 第32-34页 |
3.2.2 Romaxdesigner分析流程 | 第34-35页 |
3.3 基于Romaxdesigner的渐开线直齿锥齿轮系统分析 | 第35-38页 |
3.3.1 锥齿轮传动系统静态分析 | 第35-36页 |
3.3.2 锥齿轮传动系统传递误差分析 | 第36-37页 |
3.3.3 锥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37-38页 |
3.4 对齿轮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渐开线直齿锥齿轮传动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52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齿轮传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4.3 直齿锥齿轮副动力学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1-45页 |
4.3.1 齿轮动力学模型 | 第41-43页 |
4.3.2 齿轮动力学方程及其量纲化 | 第43-45页 |
4.4 直齿锥齿轮系统非线性因素的确定 | 第45-48页 |
4.4.1 关于齿轮非线性动力学 | 第45页 |
4.4.2 轮齿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的计算 | 第45-46页 |
4.4.3 轮齿齿侧间隙的确定 | 第46-48页 |
4.5 直齿锥齿轮动力学微分方程的求解 | 第48-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修形渐开线直齿锥齿轮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的分析 | 第52-62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齿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 第52-54页 |
5.2.1 齿轮系统的动态激励 | 第52-53页 |
5.2.2 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 | 第53-54页 |
5.3 齿轮传动的动力学性能指标 | 第54-55页 |
5.4 修形直齿锥齿轮的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55-60页 |
5.4.1 齿轮传动的传递误差 | 第55-56页 |
5.4.2 修形后直齿锥齿轮的传递误差和接触载荷分析 | 第56-58页 |
5.4.3 修形直齿锥齿轮的动力学性能分析 | 第58-59页 |
5.4.4 修形前后直齿锥齿轮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对比 | 第59-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