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综合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 | 第12-14页 |
1.2.2 燃气轮机控制系统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燃气轮机调速系统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 第16-30页 |
2.1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结构 | 第16-17页 |
2.2 单轴燃气轮机建模 | 第17-22页 |
2.2.1 转速控制环节 | 第17-18页 |
2.2.2 加速度控制环节 | 第18-19页 |
2.2.3 温度控制环节 | 第19页 |
2.2.4 燃料控制环节 | 第19-20页 |
2.2.5 燃气轮机环节 | 第20-21页 |
2.2.6 模型简化 | 第21-22页 |
2.3 调速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22-27页 |
2.3.1 调速系统仿真模型 | 第23-24页 |
2.3.2 PID控制参数的整定 | 第24-25页 |
2.3.3 同步发电机参数的设置 | 第25页 |
2.3.4 船舶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指标 | 第25-27页 |
2.4 系统MATLAB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2.4.1 突加 100%额定负载 | 第27-28页 |
2.4.2 突卸 100%额定负载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 第30-42页 |
3.1 励磁系统分类及作用 | 第30-31页 |
3.1.1 励磁系统的分类 | 第30-31页 |
3.1.2 励磁系统的作用 | 第31页 |
3.2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 第31-37页 |
3.2.1 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31-35页 |
3.2.2 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3.3 励磁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3.3.1 励磁系统仿真模型 | 第38页 |
3.3.2 励磁系统参数的设置 | 第38-39页 |
3.4 系统MATLAB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4.1 突加 100%额定负载 | 第39-40页 |
3.4.2 突卸 100%额定负载 | 第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综合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 第42-58页 |
4.1 综合控制系统的引出 | 第42页 |
4.2 综合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4.3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综合控制系统的运行特性 | 第44-45页 |
4.4 转速控制器PID参数的重新整定 | 第45-46页 |
4.5 系统MATLAB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6-55页 |
4.5.1 突加静态负载时系统的响应 | 第46-48页 |
4.5.2 突卸静态负载时系统的响应 | 第48-52页 |
4.5.3 分级加载和分级卸载时系统的响应 | 第52-54页 |
4.5.4 三相短路故障时系统的响应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5章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并联运行 | 第58-68页 |
5.1 并联运行的概述 | 第58页 |
5.2 并联运行的条件和方法 | 第58-59页 |
5.3 并联运行的功率分配 | 第59页 |
5.4 并联运行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9-61页 |
5.5 系统MATLAB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