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

基于GPS的海原断裂变形特征及强震危险性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引言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大陆构造形变场模型研究进展第11-13页
        1.2.2 海原断裂带、六盘山断裂带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3 存在问题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技术路线第18-20页
    1.5 章节安排第20-21页
第二章 GPS数据处理方法及地壳形变模型概述第21-33页
    2.1 GPS数据处理模型和方法第21-23页
    2.2 块体运动及应变模型第23-24页
    2.3 Defnode/TDefnode负位错模型第24-28页
    2.4 Smith3D位错模型第28-31页
    2.5 形变与应变第31-33页
第三章 青藏高原东北缘GPS数据处理第33-41页
    3.1 数据简介第33-35页
    3.2 GPS数据处理第35-38页
    3.3 青藏高原东北缘GPS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第38-41页
第四章 海原断裂带形变及应变特征第41-67页
    4.1 基于块体模型的海原断裂形变及应变第41-50页
        4.1.1 海原断裂简介及活动块体划分第41-42页
        4.1.2 基于RRM、REHSM和RELSM模型的海原断裂形变特征第42-49页
        4.1.3 块体模型揭示的海原断裂应变特征第49-50页
    4.2 基于负位错模型的海原断裂形变及应变第50-65页
        4.2.1 模型构建及参数设置第50-53页
        4.2.2 基于GPS与地质资料的海原断裂闭锁和滑动亏损分布第53-58页
        4.2.3 基于GPS的海原断裂闭锁和滑动亏损分布第58-59页
        4.2.4 GPS与InSAR联合反演的海原断裂闭锁和滑动亏损分布第59-61页
        4.2.5 负位错模型揭示的海原断裂应变特征第61-63页
        4.2.6 讨论第63-65页
    4.3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区域应变特征第65-67页
        4.3.1 区域应变计算第65-66页
        4.3.2 海原断裂带形变与应变对比分析第66-67页
第五章 海原断裂库伦应力积累及地震危险性分析第67-81页
    5.1 海原断裂库仑应力积累第67-69页
    5.2 地震危险性分析第69-81页
        5.2.1 尼泊尔2015年M_w7.9 地震前MHT闭锁及滑动亏损研究第70-77页
        5.2.2 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地震危险性分析第77-81页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桩西地区海域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研究
下一篇:具广泛结合能力的新家族碳水化合物结合组件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