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格网GIS的内蒙古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1 综述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1.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2 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 2.1 人口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 2.1.1 人口分布 | 第17页 |
| 2.1.2 人口密度 | 第17页 |
| 2.1.3 人口数据格网化 | 第17-18页 |
|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18页 |
| 2.3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 2.3.1 人口密度相对变化率 | 第18页 |
| 2.3.2 人口重心迁移 | 第18页 |
| 2.3.3 人口不均衡指数 | 第18-19页 |
| 2.3.4 人口集中指数 | 第19页 |
| 2.3.5 洛仑兹曲线及基尼系数 | 第19页 |
| 2.3.6 数据标准化 | 第19-20页 |
| 2.3.7 人口密度系数 | 第20-21页 |
| 3 内蒙古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 第21-32页 |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 3.2 内蒙古人口分布现状特征 | 第22-23页 |
| 3.3 内蒙古人口分布空间差异 | 第23-26页 |
| 3.4 内蒙古人口密度空间变化 | 第26-29页 |
| 3.5 内蒙古人口重心迁移 | 第29-30页 |
| 3.6 内蒙古人口分布不均衡指数和集中指数 | 第30页 |
| 3.7 内蒙古人口分布洛仑兹曲线及基尼系数 | 第30-32页 |
| 4 内蒙古居民点密度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32-44页 |
| 4.1 自然因素 | 第32-41页 |
| 4.1.1 年积温 | 第32-34页 |
| 4.1.2 年降水量 | 第34-35页 |
| 4.1.3 海拔高度 | 第35-37页 |
| 4.1.4 土壤类型 | 第37-38页 |
| 4.1.5 土地利用类型 | 第38-40页 |
| 4.1.6 矿产资源 | 第40页 |
| 4.1.7 河流水系 | 第40-41页 |
| 4.2 人文因素 | 第41-44页 |
| 4.2.1 国内生产总值 | 第41-42页 |
| 4.2.2 道路网 | 第42-44页 |
| 5 内蒙古人口密度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44-51页 |
| 5.1 自然因素 | 第44-49页 |
| 5.1.1 年积温 | 第44页 |
| 5.1.2 年降水量 | 第44-45页 |
| 5.1.3 海拔高度 | 第45-46页 |
| 5.1.4 土壤类型 | 第46-47页 |
| 5.1.5 土地利用类型 | 第47-48页 |
| 5.1.6 矿产资源 | 第48页 |
| 5.1.7 河流水系 | 第48-49页 |
| 5.2 人文因素 | 第49-51页 |
| 5.2.1 国内生产总值 | 第49-50页 |
| 5.2.2 道路网 | 第50-51页 |
| 6 内蒙古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第51-55页 |
| 6.1 内蒙古人口数据格网化 | 第51-53页 |
| 6.1.1 确定指标权重 | 第51-52页 |
| 6.1.2 人口密度系数 | 第52-53页 |
| 6.2 内蒙古人口分布综合区划 | 第53-55页 |
| 7 结论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附录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