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论文

初中生灵敏素质特色操创编及实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2-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国家对灵敏素质的考核要求第12-13页
        1.1.2 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第13页
        1.1.3 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第13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1页
    2.1 灵敏素质的研究综述第14-17页
        2.1.1 灵敏素质发展对象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2.1.2 灵敏素质常用的训练方法与测试手段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2.2 课间操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7-19页
        2.2.1 课间操开展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2.2.2 课间操的改革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2.2.3 课间操创新理念的研究现状第19页
    2.3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1-31页
    3.1 研究对象第21页
    3.2 研究方法第21-31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21页
        3.2.2 问卷调查法第21-22页
        3.2.3 对比分析法第22页
        3.2.4 数理统计法第22页
        3.2.5 实验法第22-31页
4 灵敏素质特色操的创编第31-39页
    4.1 灵敏素质特色操应遵循的原则第31-32页
        4.1.1 针对性原则第31页
        4.1.2 科学性原则第31页
        4.1.3 有效性原则第31页
        4.1.4 创新性原则第31-32页
    4.2 成套创编需突出的亮点第32-33页
        4.2.1 选用节奏明显的音乐第32页
        4.2.2 采用科学的练习手段第32页
        4.2.3 融入时尚风格的街舞动作第32页
        4.2.4 贯穿整体的调整放松动作第32-33页
        4.2.5 设计多方位练习的素质动作第33页
        4.2.6 强调动作间负荷量的互换第33页
    4.3 成套创编的注意事项第33-34页
        4.3.1 创编过程中要把握好素质动作艺术元素的均衡性第33-34页
        4.3.2 创编过程中要注意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的针对性第34页
        4.3.3 创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运动负荷量的适宜性第34页
    4.4 成套创编的框架设计第34-35页
    4.5 创编的整体流程第35-36页
    4.6 创编的具体实施第36-39页
        4.6.1 明确特色操的概念第36页
        4.6.2 撰写特色操的创编大纲第36页
        4.6.3 罗列特色操的锻炼方法第36-37页
        4.6.4 组合特色操的素质练习动作第37页
        4.6.5 选择与剪辑特色操的音乐第37页
        4.6.6 专家评审与完善第37-39页
5 分析与讨论第39-60页
    5.1 实验前两相关样本量显著性差异检验分析第39-40页
    5.2 实验后两相关样本量显著性差异检验分析第40-41页
    5.3 数据信度分析第41-43页
    5.4 数据效标有效性分析第43-44页
    5.5 测试数据内容的误差估计第44-45页
    5.6 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进步幅度分析第45-55页
        5.6.1 实验组成绩进步幅度分析第46-51页
        5.6.2 对照组成绩进步幅度分析第51-55页
    5.7 运动前后心率变化第55-57页
        5.7.1 靶心率区间的确定第55-56页
        5.7.2 运动前后心率数据分析第56-57页
    5.8 受试者意见及满意度调查第57-60页
        5.8.1 调查数据分析第57-58页
        5.8.2 问卷信度分析第58-59页
        5.8.3 问卷效度分析第59-60页
6 结论与建议第60-63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1.1 灵敏素质特色操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价值第60页
        6.1.2 灵敏素质特色操能提高学生对灵敏素质练习的兴趣第60页
        6.1.3 灵敏素质特色操弥补了传统灵敏素质练习的不足第60-61页
    6.2 建议第61-63页
        6.2.1 教师在灵敏素质训练方法中应提倡改革与创新第61页
        6.2.2 以灵敏素质特色操的练习方式作为创新点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第61页
        6.2.3 教师应正确引导初中生的运动意识第61页
        6.2.4 教师应根据学校与学生的特色创新出适合的灵敏素质练习方法第61-63页
7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9-70页
附件第70-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美术课程的人文素养教育研究--以海南建筑为例
下一篇:阳光体育背景下南昌市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