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车削加工及车床(旋床)论文--程序控制车床和数控车床论文

滚动直线导轨可靠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数控车床进给系统研究概况第12-14页
        1.2.1 数控车床进给系统FTA研究概况第12页
        1.2.2 数控车床滚动直线导轨副力学模型研究概况第12-14页
        1.2.3 数控车床滚动直线导轨副可靠性研究概况第14页
    1.3 存在的问题与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4-17页
        1.3.1 国内外相应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4-15页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数控车床进给系统模糊故障树分析第17-31页
    2.1 模糊故障树分析第17-20页
        2.1.1 故障树分析第17-18页
        2.1.2 故障分析中的模糊性第18-19页
        2.1.3 模糊故障树分析理论第19-20页
    2.2 数控车床进给系统模糊故障树的建立第20-22页
        2.2.1 进给系统结构第20-21页
        2.2.2 故障树的建立第21-22页
    2.3 定性分析第22-25页
        2.3.1 最小割集第22-23页
        2.3.2 最小割集求取方法第23-24页
        2.3.3 进给系统故障树的定性分析第24-25页
    2.4 定量分析第25-30页
        2.4.1 模糊故障树定量分析理论第25-27页
        2.4.2 底事件模糊故障数据第27-28页
        2.4.3 进给系统模糊故障树的定量分析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数控车床导轨副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第31-45页
    3.1 赫兹接触理论第31-32页
    3.2 导轨副的结构第32-34页
    3.3 导轨副受力分析与动力学建模第34-41页
        3.3.1 导轨副一截面的动力学特性第34-36页
        3.3.2 导轨副整体动力学方程第36-37页
        3.3.3 导轨副内外载荷分析第37-38页
        3.3.4 滑块受力与滚珠关系第38-39页
        3.3.5 滚珠受力与接触角及滑块位移的关系第39-41页
    3.4 导轨副静刚度分析第41-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数控车床导轨副静刚度实验第45-61页
    4.1 导轨副静刚度实验现状第45-46页
    4.2 导轨副静刚度实验第46-58页
        4.2.1 导轨副静刚度实验台结构第46-48页
        4.2.2 实验用传感器第48-49页
        4.2.3 实验测量原理第49-50页
        4.2.4 实验测量中换算关系第50-52页
        4.2.5 实验测量所得各自由度方向刚度曲线第52-53页
        4.2.6 实验误差分析第53-55页
        4.2.7 实验结果修正第55-58页
    4.3 导轨副静刚度实验结论分析与修改意见第58-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导轨副动态可靠性分析第61-75页
    5.1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第61-62页
    5.2 导轨副动态可靠性第62页
    5.3 可靠度计算的一次二阶矩方法第62-63页
    5.4 导轨副与刀架平台运动和受力分析第63-65页
    5.5 导轨副的动态可靠性分析第65-73页
        5.5.1 导轨副动力学方程第65-66页
        5.5.2 导轨副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第66-70页
        5.5.3 差分法求振幅对随机参数的偏导第70-72页
        5.5.4 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可靠度第72-73页
    5.6 可靠性灵敏度计算第73-74页
    5.7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75页
    6.2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电偶对连铸坯表面温度测量的研究
下一篇:切削加工系统颤振稳定性分析与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