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12-15页 |
一 现实依据 | 第12-13页 |
二 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一 相关概念定义 | 第15-16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三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4-28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一 文献资料法 | 第24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24-26页 |
三 测量法 | 第26-27页 |
四 数理统计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45页 |
第一节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科学选材指标的选取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生理指标与选材 | 第29-33页 |
一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身体形态测评与选材 | 第29-30页 |
二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身体素质测评与选材 | 第30-31页 |
三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骨龄测评与选材 | 第31页 |
四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指长比测评与选材 | 第31-32页 |
五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立体视觉和深度知觉测评与选材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心理指标与选材 | 第33-40页 |
一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反应时测评与选材 | 第33-34页 |
二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注意力集中与分配测评与选材 | 第34-36页 |
三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技术动作稳定性测评与选材 | 第36-37页 |
四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神经类型测评与选材 | 第37-38页 |
五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气质类型与个性特征测评与选材 | 第38-40页 |
第四节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分析 | 第40-45页 |
一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培养体系结构 | 第40-41页 |
二 我国在训乒乓球后备力量现状分析 | 第41-42页 |
三 我国从事乒乓球后备力量训练工作的教练员现状分析 | 第42-43页 |
四 我国乒乓球后备力量培养的管理、经营现状分析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49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建议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6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