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资源型城市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铜陵市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4页
    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页
        1.2.2 实践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5-17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7-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页
        1.4.2 研究创新点第17-20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20-33页
    2.1 资源型城市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第20-25页
        2.1.1 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第20-23页
        2.1.2 资源型城市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第23-25页
    2.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第25-30页
        2.2.1 国外相关研究第25-27页
        2.2.2 国内相关研究第27-30页
    2.3 相关研究理论第30-31页
        2.3.1 产业链理论第30-31页
        2.3.2 产业生态学理论第31页
    2.4 简要评述第31-33页
第3章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第33-56页
    3.1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现状第33-47页
        3.1.1 区域创新空间第33-34页
        3.1.2 区域创新主体单元第34-39页
        3.1.3 区域创新组织第39-41页
        3.1.4 区域创新制度与政策第41-42页
        3.1.5 区域创新投入强度第42-44页
        3.1.6 区域创新扩散强度第44页
        3.1.7 区域创新系统的产出效率第44-47页
    3.2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制约因素第47-49页
    3.3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策略第49-56页
        3.3.1 国内外创新系统建设的启示第49-50页
        3.3.2 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遵循第50-51页
        3.3.3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举措第51-56页
第4章 铜陵市产业转型分析第56-66页
    4.1 产业现状第56-62页
        4.1.1 产业规模第56页
        4.1.2 产业结构第56-58页
        4.1.3 第二产业质量第58-61页
        4.1.4 产业生态第61-62页
    4.2 产业转型的障碍分析第62-63页
    4.3 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第63-66页
第5章 区域创新系统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互动机理第66-73页
    5.1 人地系统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第66-68页
        5.1.1 系统功能的关联第66-67页
        5.1.2 系统要素的关联第67-68页
    5.2 区域创新系统对资源型产业系统演进的作用机制第68页
    5.3 技术矩阵是区域创新系统作用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关键第68-69页
    5.4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区域创新系统演进的影响第69-71页
    5.5 区域创新系统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耦合协调分析第71-72页
    5.6 小结第72-73页
第6章 区域创新系统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耦合协调度评价第73-82页
    6.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第73页
    6.2 研究方法第73-76页
        6.2.1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73-75页
        6.2.2 指标数据标准化与权重确定第75-76页
    6.3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第76-77页
        6.3.1 耦合协调度的界定第76页
        6.3.2 协调度模型第76-77页
        6.3.3 耦合协调度模型第77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77-80页
        6.4.1 铜陵市区域创新系统与产业转型发展比较第78-79页
        6.4.2 区域创新系统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耦合协调测度分析第79-80页
    6.5 小结第80-82页
第7章 铜陵市资源型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路径第82-93页
    7.1 资源型产业链的内涵特征第82页
    7.2 资源型产业链的演进机理第82-84页
    7.3 资源型产业链的治理模式第84页
    7.4 资源型产业链的升级路径第84-86页
    7.5 关于铜陵市铜产业链的实证研究第86-93页
        7.5.1 铜产业链的发展现状第86页
        7.5.2 铜产业链的治理分析第86-87页
        7.5.3 铜产业链升级的路径第87-93页
第8章 铜陵市产业生态化转型路径第93-104页
    8.1 农业生态化转型路径第94-96页
        8.1.1 现状分析第94-96页
    8.2 工业生态化转型路径第96-101页
        8.2.1 铜资源产业第96-97页
        8.2.2 硫资源产业第97-98页
        8.2.3 石灰石资源产业第98-99页
        8.2.4 建立三大资源二次利用领域耦合循环产业链。第99页
        8.2.5 实现工业园区余热、余压梯级利用第99-101页
    8.3 服务业生态化转型路径第101-104页
        8.3.1 现状分析第101页
        8.3.2 生态物流业转型路径第101-102页
        8.3.3 生态旅游业转型路径第102-104页
第9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8页
    9.1 结论第104-106页
    9.2 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柔性地面上欠驱动双足步行稳定性控制
下一篇: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