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1 螺栓连接结构松动机理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螺栓连接结构松动建模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3 紧螺栓连接结构防松措施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2 螺栓连接结构扭振松动机理分析 | 第16-30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螺栓连接结构简介 | 第16-18页 |
2.3 振动激励下螺栓连接结构松机理分析 | 第18-21页 |
2.4 扭振激励下螺栓连接结构松动机理 | 第21-29页 |
2.4.1 螺栓连接结构微动磨损松动分析 | 第21-24页 |
2.4.2 螺栓连接结构转动松动分析 | 第24-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螺栓连接结构扭转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 第30-56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螺栓连接结构扭振动力学建模 | 第30-34页 |
3.3 螺栓连接结构扭振动力学模型参数获取 | 第34-40页 |
3.3.1 夹紧力 | 第34-35页 |
3.3.2 螺栓连接结构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矩 | 第35-38页 |
3.3.3 其它参数 | 第38-40页 |
3.4 螺栓连接结构扭振动力学模型实验验证 | 第40-48页 |
3.4.1 实验系统 | 第41-43页 |
3.4.2 实验内容 | 第43页 |
3.4.3 标定结果 | 第43-46页 |
3.4.4 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对比 | 第46-48页 |
3.5 螺栓连接结构在扭振激励下动力学特征仿真分析 | 第48-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4 螺栓连接结构松动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68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螺纹参数对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56-60页 |
4.2.1 螺距对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2 牙型角对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4.3 摩擦系数对螺栓连接结构松动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 预紧力对螺栓连接结构松动的影响 | 第61-63页 |
4.5 外部激励对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63-67页 |
4.5.1 激励幅值对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64-65页 |
4.5.2 激励频率对螺栓连接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65-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基于夹紧力控制的螺栓连接结构防松方法 | 第68-78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螺栓连接结构防松的思想 | 第68-69页 |
5.3 螺栓连接结构基于夹紧力控制的防松方法 | 第69-75页 |
5.3.1 螺栓连接结构预紧力的确定 | 第70-71页 |
5.3.2 预紧力保证方式 | 第71-73页 |
5.3.3 夹紧力的干预 | 第73-75页 |
5.4 基于夹紧力控制的螺栓连接结构防松方法应用案例 | 第75-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页 |
6.2 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著目录 | 第86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86页 |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