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对螺旋桨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对前缘凹凸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前缘凹凸鳍性能实验研究 | 第21-37页 |
2.1 试验设备与测量方法 | 第21-26页 |
2.1.1 试验模型 | 第21-22页 |
2.1.2 拖曳水池 | 第22-23页 |
2.1.3 DANTEC随车式水下PIV测量系统 | 第23-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2.2.1 计算公式 | 第26页 |
2.2.2 大展弦比(3:1)仿生鳍模型结果 | 第26-29页 |
2.2.3 小展弦比(1.86:1)仿生鳍模型结果 | 第29-31页 |
2.3 PIV流场测量结果及分析 | 第31-34页 |
2.3.1 普通鳍流场测量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2.3.2 前缘凹凸鳍流场测量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2.4 机理分析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仿生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 | 第37-46页 |
3.1 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研究方法简介 | 第37页 |
3.2 螺旋桨水动力性能AFD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3.3 螺旋桨水动力性能EFD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3.4 螺旋桨水动力性能CFD分析方法 | 第40-45页 |
3.4.1 CFD分析方法实现过程 | 第40-42页 |
3.4.2 控制方程 | 第42页 |
3.4.3 离散方法、空间离散格式 | 第42页 |
3.4.4 湍流模型 | 第42-44页 |
3.4.5 螺旋桨旋转模型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仿生螺旋桨水动力性能数值计算及实验研究 | 第46-69页 |
4.1 螺旋桨建模概述 | 第46-48页 |
4.1.1 建模思路 | 第46页 |
4.1.2 螺旋桨建模方法 | 第46-48页 |
4.1.3 建模流程 | 第48页 |
4.2 螺旋桨模型的建立 | 第48-52页 |
4.2.1 原型螺旋桨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4.2.2 仿生螺旋桨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4.3 CFD网格、计算域与边界条件 | 第52-55页 |
4.3.1 CFD网格 | 第52-54页 |
4.3.2 计算域与边界条件 | 第54-55页 |
4.4 计算结果 | 第55-58页 |
4.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65页 |
4.5.1 桨叶表面压力分析 | 第58-59页 |
4.5.2 桨叶表面流线分析 | 第59-61页 |
4.5.3 桨叶表面涡流场分析 | 第61-65页 |
4.6 仿生螺旋桨敞水实验 | 第65-6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