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变形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变形分析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工广地表和井架基础非采动沉降监测系统 | 第17-24页 |
·非采动沉降监测系统布设 | 第17-18页 |
·观测精度 | 第18-19页 |
·观测频率 | 第19页 |
·观测方案 | 第19-20页 |
·监测网数据处理 | 第20-24页 |
·基准点稳定性分析 | 第20-21页 |
·监测网的参考系 | 第21-24页 |
3 非采动地表沉降分析模型 | 第24-37页 |
·概述 | 第24-26页 |
·灰色系统模型 | 第26-32页 |
·基于准三维的部分耦合模型 | 第32-37页 |
·水流模型 | 第33页 |
·土体变形模型 | 第33-35页 |
·有限差分软件Processing Modflow简述 | 第35-37页 |
4 实例分析 | 第37-79页 |
·矿井概况 | 第37-41页 |
·工广地表和井架基础沉降观测 | 第41-58页 |
·基准点、工作点及观测点的布设 | 第41-43页 |
·观测时间、方法和仪器 | 第43页 |
·精度以及技术要求 | 第43-44页 |
·基准点稳定性评价 | 第44-46页 |
·监测网数据处理 | 第46-58页 |
·地表下沉模型模拟分析 | 第58-78页 |
·灰色GM(1,1)模型模拟分析 | 第58-68页 |
·基于准三维的部分耦合模型模拟分析 | 第68-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