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 | 第10-14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2、研究问题 | 第13-14页 |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4-15页 |
1、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三)研究工具和方法 | 第15-17页 |
1、研究工具 | 第15-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论文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二、相关概念释义及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一)相关概念释义 | 第19-21页 |
1、基本概念释义 | 第19-20页 |
2、项目后续风险管理研究概述 | 第20-21页 |
(二)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页 |
(三)投资决策理论 | 第21-22页 |
(四)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 第22页 |
(五)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2-24页 |
三、公司项目后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4-49页 |
(一)公司概况介绍 | 第24-34页 |
1、经营情况及战略目标介绍 | 第24-27页 |
2、公司项目面临的风险状况介绍 | 第27页 |
3、公司项目风险管理体系概况介绍 | 第27-30页 |
4、公司项目后续风险管理体系情况介绍 | 第30-34页 |
(二)公司项目后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49页 |
1、PEST分析及风险管理手段不足等问题的提出 | 第34-38页 |
2、波特五力分析及风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提出 | 第38-41页 |
3、SWOT分析及制度不完善和部门职责不清晰等问题的提出 | 第41-46页 |
4、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49页 |
四、公司项目后续风险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 第49-66页 |
(一)建立“大运营管理平台” | 第50-54页 |
(二)进一步明确监测风险类别和对象 | 第54-56页 |
1、重新明确监测风险类别 | 第54-55页 |
2、扩大风险监测对象范围 | 第55-56页 |
(三)充分改进风险监测和分类方式 | 第56-59页 |
1、进一步改进风险监测方式 | 第56-59页 |
2、有针对性进行风险分类 | 第59页 |
(四)加强存续期决策和信息披露管理 | 第59-62页 |
1、加强存续期的决策管理 | 第60-61页 |
2、充分加强对外信息披露 | 第61-62页 |
(五)充分加强内部反馈和考核力度 | 第62-66页 |
1、加强执行公司内部反馈机制 | 第62页 |
2、进一步强化考核和处罚力度 | 第62-66页 |
五、解决方案的保障措施 | 第66-74页 |
(一)解决方案的主要保障措施 | 第66-70页 |
1、完善和细化项目后续风险管理制度 | 第66-67页 |
2、广泛征求意见并完善工作职责 | 第67-68页 |
3、颁布管理制度并集中宣讲 | 第68页 |
4、收集各方反馈意见并调整不合理条款 | 第68页 |
5、加强团队建设和人员管理 | 第68-69页 |
6、加强系统建设并有效利用大数据信息 | 第69-70页 |
(二)解决方案的保障措施关键点 | 第70-72页 |
1、统一思想和行动 | 第70页 |
2、形成浓厚风险意识 | 第70-71页 |
3、落实第一责任人原则 | 第71页 |
4、与系统及流程管理相结合 | 第71-72页 |
(三)解决方案的后评价管理 | 第72-74页 |
1、通过对比发现新问题 | 第72-73页 |
2、针对新问题进行改善 | 第73-74页 |
六、结束语 | 第74-75页 |
(一)主要内容及结论 | 第74页 |
(二)未来研究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