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24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1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1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1-2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页 |
五、研究创新论点 | 第22-24页 |
第一章 我国农村基层政府权责概述 | 第24-34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基层政府的内涵界定 | 第24-26页 |
一、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含义 | 第24-25页 |
二、农村基层政府在地方政府中的独特性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基层政府权责的简要分析 | 第26-32页 |
一、我国政府的权责内容 | 第26-29页 |
二、我国农村基层政府的权责特点 | 第29-30页 |
三、我国农村基层政府现有权责关系的表现形式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基层政府权责运行的历史演进与生态状况 | 第34-41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基层政府权责关系的状态演进 | 第34-37页 |
一、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府权责关系的塑造(1949—1958) | 第34-35页 |
二、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层政府权责关系的变化(1958—1983) | 第35页 |
三、组织改革时期农村基层政府权责运行中的偏差(1984—2006) | 第35-36页 |
四、农村发展新时期基层政府权责运行方式的改善(2006 至今)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基层政府权责运行的整体环境 | 第37-40页 |
一、历史因素长期影响 | 第37-38页 |
二、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 | 第38页 |
三、个人社会角色的变化 | 第38-39页 |
四、思想观念的日益变革 | 第39页 |
五、地方行政改革深入开展 | 第39页 |
六、行政生态环境稳步建设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基层政府权责关系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 | 第41-49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基层政府现有权责困境 | 第41-44页 |
一、农村基层政府的权责配置在动静态双行中失衡 | 第42页 |
二、农村基层政府权力肆意扩张 | 第42-43页 |
三、农村基层政府的权责悬置 | 第43-44页 |
四、行政直接责任人的行为失当 | 第44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基层政府现有权责困境的产生根源 | 第44-48页 |
一、基层政府权力运行机制中仍存在人格化和非理性问题 | 第45页 |
二、《地方组织法》对农村基层政府权力的约束力不够 | 第45-46页 |
三、形式化改革下的消极行政与信仰缺失 | 第46-47页 |
四、农村基层政府行为权限冲突时倾向规避选择 | 第47页 |
五、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中的法定化和程序化薄弱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突破我国农村基层政府权责困境的有效途径 | 第49-61页 |
第一节 农村基层政府权责制衡的法律重构 | 第49-52页 |
一、权责划分明确 | 第49-51页 |
二、完善授权规则 | 第51页 |
三、严格控制权限 | 第51-52页 |
四、保障后续申诉 | 第52页 |
第二节 农村基层政府权责配置均衡的财力保障 | 第52-54页 |
一、健全财政保障体系,促使权责合理配置 | 第53页 |
二、丰富财力资源,加速权责关系优化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健全农村基层政府“清单式”管理长效机制 | 第54-56页 |
一、增大农村基层政府的调控权 | 第55页 |
二、明确划分行政职责,做到权、责的量化与统一 | 第55-56页 |
第四节 保证农村基层政府权责运作的有效性 | 第56-59页 |
一、发挥社会组织和全民的优化治理作用 | 第57页 |
二、扩大民主参与,监督手段制约腐败 | 第57-59页 |
第五节 保持农村基层政府权责运行的适变性 | 第59-60页 |
一、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的政治生态环境 | 第59页 |
二、制定设立相应方案,适应行政管理事务的灵活性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