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马哈巴德共和国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10-24页 |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二、概念定义 | 第12-16页 |
| (一) 民族与族群 | 第12-14页 |
| (二) 跨界民族 | 第14-16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第一章 伊朗库尔德人及早期库尔德运动 | 第24-38页 |
| 第一节 伊朗库尔德人概况 | 第24-32页 |
| 一、人口与地理 | 第24-28页 |
| 二、部落 | 第28-32页 |
| 第二节 早期库尔德运动 | 第32-38页 |
| 一、谢赫乌贝杜拉叛乱 | 第32-33页 |
| 二、西姆科叛乱 | 第33-38页 |
| 第二章 1946年马哈巴德共和国的成立与运行机制 | 第38-64页 |
| 第一节 共和国成立的国际国内背景 | 第38-43页 |
| 一、1941年英苏对伊朗的联合占领 | 第38-41页 |
| 二、礼萨·汗的部落政策及其退位 | 第41-43页 |
| 第二节 马哈巴德共和国的建立过程 | 第43-52页 |
| 一、库尔德斯坦复兴委员会 | 第43-47页 |
| 二、库尔德斯坦民主党 | 第47-50页 |
| 三、马哈巴德共和国的成立 | 第50-52页 |
| 第三节 马哈巴德共和国的运行机制 | 第52-64页 |
| 一、领导力量 | 第52-55页 |
| 二、经济根基 | 第55-57页 |
| 三、军队力量 | 第57-59页 |
| 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举措 | 第59-64页 |
| 第三章 欧美大国及邻国对共和国的政策 | 第64-82页 |
| 第一节 俄(苏联)对库尔德人的政策 | 第64-71页 |
| 一、沙俄统治下的库尔德人 | 第64-66页 |
| 二、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库尔德人的政策 | 第66-69页 |
| 三、苏联对共和国的政策 | 第69-71页 |
| 第二节 英美对共和国的政策 | 第71-77页 |
| 一、英国:小心翼翼,制衡苏联 | 第71-74页 |
| 二、美国:支持伊朗政府,反对分裂 | 第74-77页 |
| 第三节 土耳其、伊拉克对共和国的政策 | 第77-82页 |
| 一、土耳其:密切关注,监控库尔德人 | 第77-79页 |
| 二、伊拉克:聚焦巴尔扎尼及其军队议题 | 第79-82页 |
| 第四章 马哈巴德共和国的覆灭 | 第82-94页 |
| 第一节 马哈巴德共和国的覆灭及成就 | 第82-86页 |
| 一、马哈巴德共和国的覆灭 | 第82-84页 |
| 二、马哈巴德共和国的成就 | 第84-86页 |
| 第二节 马哈巴德共和国的影响 | 第86-89页 |
| 一、对伊朗内政外交的影响 | 第86-88页 |
| 二、对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影响 | 第88-89页 |
| 第三节 马哈巴德共和国的性质 | 第89-91页 |
| 第四节 共和国倒台后伊朗库尔德运动的发展 | 第91-94页 |
| 结语 | 第94-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 致谢 | 第100-10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