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9-13页 |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惩罚性赔偿概述 | 第13-21页 |
| 第一节 惩罚性赔偿的含义 | 第13-15页 |
| 一、判例法国家惩罚性赔偿的含义 | 第13-14页 |
| 二、我国学者的观点及评析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侵权及合同领域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与正当性 | 第15-21页 |
| 一、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 | 第15-18页 |
| 二、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比较分析 | 第21-26页 |
| 第一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域外的适用范围 | 第21-23页 |
| 一、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21-22页 |
| 二、台湾地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对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的思考 | 第23-26页 |
| 一、侵权领域适用范围的思考 | 第23-24页 |
| 二、合同领域适用范围的思考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我国惩罚性赔偿立法现状及缺陷 | 第26-37页 |
| 第一节 合同领域惩罚性赔偿立法现状 | 第26-31页 |
| 一、合同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及解读 | 第26-30页 |
| 二、合同领域惩罚性赔偿的特点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侵权领域惩罚性赔偿立法现状 | 第31-33页 |
| 一、侵权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规定及解读 | 第31-33页 |
| 二、侵权领域惩罚性赔偿的特点 | 第33页 |
| 第三节 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的缺陷 | 第33-37页 |
| 一、缺少适用的一般性规定 | 第33-34页 |
| 二、合同领域适用范围狭窄 | 第34-35页 |
| 三、侵权领域仅涉产品和商标适用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的建议 | 第37-45页 |
| 第一节 设立惩罚性赔偿一般条款 | 第37-38页 |
| 一、在民事责任领域适用 | 第37-38页 |
| 二、调整民事侵权和违约行为 | 第38页 |
| 第二节 合同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 | 第38-40页 |
| 一、扩大适用范围 | 第38-39页 |
| 二、合同存续期间适用惩罚性赔偿 | 第39页 |
| 三、合同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 | 第39-40页 |
| 第三节 侵权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 | 第40-45页 |
| 一、环境侵权领域 | 第40-41页 |
| 二、知识产权侵权领域 | 第41-42页 |
| 三、大规模网络侵权领域 | 第42-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