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t双导梁轮胎式提梁机行走同步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提梁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1.1.1 提梁机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1.2 提梁机国内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1.2 液压同步控制简介 | 第14-17页 |
1.2.1 液压同步控制分类 | 第14-15页 |
1.2.2 液压闭环同步控制策略 | 第15-17页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提梁机行走液压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 第19-38页 |
2.1 行走液压驱动系统方案 | 第19-23页 |
2.1.1 行走液压系统原理介绍 | 第19-21页 |
2.1.2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控制方式 | 第21-23页 |
2.2 行走液压系统的计算与主要部件的选型 | 第23-29页 |
2.2.1 行走驱动牵引力计算 | 第24-25页 |
2.2.2 电机计算与选型 | 第25页 |
2.2.3 马达及减速机计算与选型 | 第25-28页 |
2.2.4 液压行走泵选型 | 第28-29页 |
2.3 提梁机动力特性分析 | 第29-31页 |
2.3.1 速度特性 | 第30页 |
2.3.2 加速特性 | 第30-31页 |
2.3.3 爬坡特性 | 第31页 |
2.4 行走液压系统关键问题研究 | 第31-37页 |
2.4.1 同步控制 | 第31-33页 |
2.4.2 差速差力控制 | 第33-35页 |
2.4.3 整车调速控制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行走液压系统数学建模与分析 | 第38-51页 |
3.1 行走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8-42页 |
3.1.1 泵控马达传递函数 | 第38-40页 |
3.1.2 液压系统分析 | 第40-41页 |
3.1.3 各参数计算 | 第41-42页 |
3.2 泵控马达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第42-49页 |
3.2.1 常规PID控制策略 | 第42-44页 |
3.2.2 模糊PID控制原理 | 第44-46页 |
3.2.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46-49页 |
3.3 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行走液压系统仿真与分析 | 第51-66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行走液压系统AMESim模型的建立 | 第51-58页 |
4.2.1 变量泵模型搭建 | 第51-54页 |
4.2.2 变量马达模型搭建 | 第54-56页 |
4.2.3 单侧液压驱动系统仿真验证 | 第56-58页 |
4.3 联合仿真 | 第58-65页 |
4.3.1 联合仿真液压系统AMESim模型搭建 | 第58-61页 |
4.3.2 联合仿真Simulink模型搭建 | 第61-62页 |
4.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现场同步实验 | 第66-74页 |
5.1 引言 | 第66页 |
5.2 实验简介 | 第66-69页 |
5.3 实验方案 | 第69-71页 |
5.3.1 实验流程安排 | 第69-70页 |
5.3.2 空载实验方法 | 第70页 |
5.3.3 重载实验方法 | 第70-71页 |
5.4 实验分析 | 第71-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