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

“没有新的语言就没有新的世界”—巴赫曼小说中的语言批判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哲学

谢辞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题记第8-12页
引言第12-17页
 一、研究概况第12-14页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第14-17页
第一章 巴赫曼回溯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哲学第17-23页
 第一节 1945 年后奥地利的政治与文化语境第18-19页
 第二节 1945 年后奥地利的文学话语第19-21页
 第三节 语言批判传统孕育“新语言”第21-23页
第二章 巴赫曼对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评述第23-68页
 第一节 作为哲学学者的巴赫曼第23-28页
 第二节 巴赫曼对维特根斯坦哲学著作的解读第28-68页
  1. 对《逻辑哲学论》的解读第29-49页
   ·逻辑原子论第30-32页
   ·图像论第32-35页
   ·逻辑与界限第35-39页
   ·显与说第39-40页
   ·主体与唯我论第40-43页
   ·不可言说的与神秘的第43-49页
  2. 对《哲学研究》的解读第49-68页
   ·语言与生活形式第53-56页
   ·语言游戏及游戏规则第56-60页
   ·家族相似性第60-62页
   ·私人语言批判第62-64页
   ·疼痛(痛苦)及其表达第64-65页
   ·疾病与治疗方案第65-68页
第三章 巴赫曼小说中的语言批判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哲学第68-129页
 第一节 小说集《三十岁》第68-96页
  1. 《一个奥地利城市里的青年》第69-70页
  2. 《三十岁》第70-77页
  3. 《一切》第77-80页
  4. 《在杀人犯与疯子中间》第80-82页
  5. 《迈向蛾摩拉的一步》第82-85页
  6. 《一个维尔德穆特》第85-92页
  7. 《海妖温蒂娜走了》第92-96页
 第二节 《死亡形式》之《马利纳》第96-116页
  1. 棋之戏第98-101页
  2. 言之剧第101-104页
  3. 情之困第104-106页
  4. 迷失的皮埃罗——音乐之声的启示第106-112页
  5. 马利纳之谜——“我”的二重身第112-116页
 第三节 小说集《同声》第116-129页
  1. 《同声》第117-120页
  2. 《通往湖滨的三条路》第120-125页
  3. 余音——《麻烦,麻烦》、《你们幸福的眼睛》、《犬吠》第125-129页
结语——巴赫曼的语言批判及“新语言”构想第129-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下一篇: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