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 | 第12-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基于小波包能量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7-34页 |
2.1 传统小波分析 | 第17-20页 |
2.1.1 短时傅立叶变换 | 第17-18页 |
2.1.2 连续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与二进小波变换 | 第18页 |
2.1.3 多分辨分析 | 第18-20页 |
2.2 小波包分析 | 第20-22页 |
2.3 小波包对损伤的敏感性 | 第22-25页 |
2.4 小波包参数 | 第25-28页 |
2.4.1 常用小波基及其性质 | 第25-26页 |
2.4.2 最优小波基和分解层次的选取 | 第26-28页 |
2.5 小波包能量 | 第28-30页 |
2.5.1 小波包能量构造 | 第28-29页 |
2.5.2 基于小波包能量的损伤指标 | 第29-30页 |
2.6 损伤位置识别方法 | 第30-31页 |
2.7 损伤程度识别方法 | 第31-32页 |
2.8 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简支梁损伤识别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模型概况 | 第34-37页 |
3.2.1 简支梁模型 | 第34-35页 |
3.2.2 损伤工况 | 第35-37页 |
3.3 简支梁模型的损伤定位 | 第37-44页 |
3.3.1 最优小波基和分解层次的选取 | 第37-40页 |
3.3.2 简支梁损伤位置的识别 | 第40-44页 |
3.4 损伤程度的估计 | 第44-47页 |
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斜拉桥索塔损伤识别 | 第48-65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试验概况 | 第48-52页 |
4.2.1 索塔试验模型 | 第48-49页 |
4.2.2 测点布置及损伤工况 | 第49-52页 |
4.3 索塔损伤定位 | 第52-60页 |
4.3.1 最优小波基和分解层次的选取 | 第52-55页 |
4.3.2 索塔损伤位置的识别 | 第55-60页 |
4.4 索塔损伤程度识别 | 第60-64页 |
4.5 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斜拉桥主梁损伤识别 | 第65-78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试验概况 | 第65-68页 |
5.2.1 试验模型 | 第65-66页 |
5.2.2 测点布置及损伤工况 | 第66-68页 |
5.3 斜拉桥主梁损伤定位 | 第68-77页 |
5.3.1 最优小波基和分解层次的选取 | 第68-71页 |
5.3.2 主梁损伤定位 | 第71-77页 |
5.4 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