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河畔羌文化》字幕翻译实践报告
| 致谢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R(?)SUM(?) | 第10-14页 |
| 一、项目简介 | 第14-16页 |
| 1.1 项目背景 | 第14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3 项目过程 | 第15-16页 |
| 二、源文本分析 | 第16-22页 |
| 2.1 翻译纲要 | 第16-18页 |
| 2.1.1 发起者以文化外宣为目的 | 第16-17页 |
| 2.1.2 接受者以文化拓展为需求 | 第17页 |
| 2.1.3 文本的交际目的 | 第17-18页 |
| 2.2 文本特点 | 第18-19页 |
| 2.2.1 展现多重文化 | 第18-19页 |
| 2.2.2 语域跨度大 | 第19页 |
| 2.3 形式特点 | 第19-22页 |
| 2.3.1 信息补充 | 第20页 |
| 2.3.2 时空制约 | 第20-22页 |
| 三、翻译难点 | 第22-25页 |
| 3.1 跨文化意义的传递 | 第22-23页 |
| 3.2 口语到书面语的转换 | 第23-25页 |
| 四、翻译原则 | 第25-28页 |
| 4.1 目的论三原则 | 第25页 |
| 4.2 项目文本翻译原则 | 第25-28页 |
| 4.2.1 言简意赅,适应字幕要求 | 第25-26页 |
| 4.2.2 通俗流畅,确保文本可读性 | 第26页 |
| 4.2.3 忠实原文,保留文化特色 | 第26-28页 |
| 五、翻译方法和运用实例 | 第28-35页 |
| 5.1 意译法,克服文化障碍 | 第28-29页 |
| 5.2 缩减法,减轻阅读负担 | 第29-31页 |
| 5.2.1 词汇层面 | 第30页 |
| 5.2.2 语篇层面 | 第30-31页 |
| 5.3 改写法,适应目的语要求 | 第31-33页 |
| 5.4 直译法,传播源语文化 | 第33页 |
| 5.5 音译法,保留异域色彩 | 第33-34页 |
| 5.6 增译法,补充背景信息 | 第34-35页 |
| 六、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 第37-64页 |
| 附录2. 术语表 | 第64-73页 |